从国营到私企你不知道的大益历史在这里
- 旅游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4-01-07 09:45:31
“约茶记”第197篇文章分享
本文导读:大益茶业集团是怎么来的?从佛海实验茶厂到勐海茶厂都经历了什么?一起来了解“大益茶业集团”前世今生...
勐海茶厂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旧称佛海),其前身就是“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是大益茶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诸多大益茶叶都是勐海茶厂生产的。
勐海茶厂从最初的加工红茶,到现在已发展成为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
综合型茶企。
由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牌茶叶,更是涵盖了
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多个茶类,数百个品种。
像其他几个国营茶厂一样,佛海实验茶厂也前后更名数次,依次是:
佛海实验茶厂、西双版纳茶厂、勐海茶厂。
1、中国茶叶总公司考察、筹建“佛海实验茶厂”
1938年,中国茶叶总公司派专员入滇调查,拟定
在西双版纳佛海设立实验茶厂。
1939年,范和钧先生和张石城先生,开始在佛海筹建“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
1939年4月1日,范和钧、张石城由昆明出发,经大理、保山、腊戌、仰光、景栋等地,最终于1939年5月26日到达佛海。
8月1日,南峤(在今勐海县勐遮)农场场长李升(字茂堂)率本公司技工25名赴佛海工作,月底到达。同月,招收9名本地学生进入进厂。
9月下旬,制茶十八日,计制成白茶一种,红茶三种,绿茶二种,砖茶二种,藏销紧茶一种,老青茶三种,合计得一千一百七十斤。
1939年10月14日,范和钧离开佛海,茶厂由张石城代为管理。
1939年4月,由云南省财政厅投资的“云南思普区茶叶实验场南糯山(当时南糯山归车里县管理)制茶厂”成立,该厂后来被“勐海茶厂”接管。
1940年2月27日,第二批工人、学生、职员队伍四十余人抵达佛海。
1940年9月,“佛海实验茶厂”建成,范和钧任厂长。
主要加工红茶,也收购和加工紧茶、圆茶等。并创制一批以嫩芽为原料的白茶,此茶形直如针,冲泡后茶芽能直立水中,颇受消费者欢迎。茶厂同时还收购私商加工的紧压茶运经缅甸、印度销往西藏。
2、跌宕起伏的岁月里,“佛海实验茶厂”几次停业、恢复生产
1942年,7月省茶司通知茶厂
停业疏散。
1942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滇缅边境景栋等地,时有日机骚扰,景栋4月被炸,茶叶出路受阻。
茶厂生产曾一度停产疏散,之后又复业,又停业。
1944年,恢复生产,生产红茶43担,收购当地私商紧茶3268驮。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停业,留人看守茶厂。
1947年,佛海茶厂留守的职员周光泽,利用佛海茶厂的油印机开办《佛海旬刊》,共出版10期。
1950年,佛海实验茶厂交由军事接管。
3、计划经济时期“勐海茶厂”茶叶生产与发展历程
1951年,省茶司派王兴、杨秉葵、唐庆阳等筹备恢复佛海茶厂的生产,王兴全面负责,杨秉葵负责行政,唐庆阳负责业务。
1951年,由中国茶叶总公司统一注册
「中茶」
牌商标,并要求全国国营茶厂统一使用此商标。佛海茶厂的产品除藏销茶品外,都使用中茶牌商标。关于中茶请查看本文详细了解《普洱茶历史之四大茶厂、中茶、云茶发展简介》
1952年正式开工生产,少量加工红茶;大量收购青毛茶,同时收购私商洪记、可以兴、云生祥等茶庄生产的紧茶交省公司销售。
同时“佛海实验茶厂”也改名为“佛海茶厂”。
1953年1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今勐海县境的佛海县、南峤县、宁江县勐阿区和勐旺区划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并调整为版纳勐海(含旧时佛海县)、版纳勐混、版纳勐阿、版纳西定、版纳勐遮5个县级版纳。
1953年9月,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同年接管了主要生产红茶的南糯山茶厂。由于当时全国的国营茶厂统一使用“中茶”商标,勐海茶厂作为中国茶叶公司的业务下属单位,茶厂名称的更改并不一定反映在包装上,旧的包装和图章仍可以使用。
1956年2月,茶厂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中国茶叶公司改为中国茶叶出口公司。云南侨销圆茶和青毛茶均调广东省茶叶公司出口或重新拼配。
1959年,茶厂开发出“勐海方茶”、“普洱方茶”、“勐海沱茶”、“勐海砖茶”等新产品。
1961年1月,茶厂更名为“勐海县茶厂”。
同年,中国茶叶出口公司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
1963年1月,茶厂
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厂”。
1966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成立。
1967年,将心脏形的紧茶改为长方砖形,使用中茶牌商标。
197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成立,专营茶叶出口业务。茶厂又更名为
“勐海县茶厂”。
4、从国营茶厂下放到地方管理,与省茶司脱钩,更名为“勐海茶厂”
1970年12月,管理体制下放,根据省委革命委员会118号文件要求,佛海实验茶厂下放到地方管理,与省茶司脱钩。
1972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成立。我们所见到的“云南七子饼茶”大多是这一时期以后的。
1973年,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试验在勐海茶厂获得成功,开创了普洱茶熟茶时代。(茶小约注:
此项存疑,目前多数人都认为是“昆明茶厂”发明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网络的资料大都也是这样说,但是“大益”官网历史故事里如此记载,特此说明
)
1975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给四大茶厂设定了编号:
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由此传统普洱茶唛号末尾编号诞生了。
1976年,云南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决定勐海茶厂茶品末尾标号为“2”。此后,勐海茶厂的“7542”“7572”等产品成为了普洱生熟茶的典范和标准;
1982年,更名为“勐海茶厂”(最后一次改名了,沿用至今)。
周培荣去世。如果以范和钧为第一任厂长,周培荣是文革后被任命的勐海茶厂的第二任厂长。
1983年,云南七子饼茶获省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同年,唐庆阳被任命为第三任厂长,并于年底退休。
1984年,邹炳良接任勐海茶厂厂长,为勐海茶厂的第四任正厂长。(邹炳良: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大益品牌创始人之一,海湾茶业创始人(老同志普洱茶就是海湾茶业的),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4年以前,勐海茶厂全部出口茶和大部内销精致茶均须调至昆明,由“省茶司”再行分配转调。
1985年,勐海茶厂应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创制出8582(生茶)、8592(熟茶)两种新茶号。
1988年,勐海茶厂在八达、布朗山开辟两个万亩茶园基地,为以后勐海茶厂的原料供应打下很好的基础。同年,勐海沱茶获全国营养食品“熊猫杯”银奖。
5、“大益”商标注册成功,茶行业一大巨头即将诞生
1989年,“大益”商标注册成功,作为茶厂自主品牌开始了海外市场推广。勐海茶厂此举是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要求属下各茶厂使用中茶牌商标时必须缴付使用费的一个对策。同年,普洱茶散茶79562、79092、79102获省优称号。
1996年1月,按照地方国企改制要求,“勐海茶厂”改制为“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始多种经营,投资啤酒厂、玩具厂等领域。(茶小约理解,应该就是
公私合营
吧?!)
1996年~1998年,卢云任厂长。
1998年10月~2002年,阮殿蓉任厂长。
1999年,勐海茶厂获绿色食品和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
2002年~2004年,郑跃任厂长。从2000年到2004年,勐海茶厂的产品丰富而多样,很多产品是经销商订制茶,部分还是来料加工茶,这使得大益茶的辨认成了一门
复杂的学问(确实复杂)。
6、“勐海茶厂”完全私有,“大益茶业集团”诞生
2004年10月,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厂,勐海茶厂完成全面改制。
2005年11月25日,勐海茶厂率先在西双版纳州取得食品生产质量安全(QS)许可证。
2005年11月,由大益发起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大型文化活动正式启动,由99匹马组成的大马帮从勐海出发,沿着滇藏茶马古道于2006年7月到达西藏拉萨、日喀则。
2006年1月1日,勐海茶厂全面启用包装防伪系统。
2007年,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同年底,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成立
2008年,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茶行业唯一以生产企业品牌直接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大益开始建立授权专营店体系,至今2000余家专营店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消费者便捷、放心地买到正品大益茶提供了条件。
2010年,大益茶道院成立,致力于大益茶道的研修、评级、交流和推广;10月,公司被云南省科技厅、工信委等部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年底被国家人力资源部和全国博管委认定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2011年,“大益”经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大益”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
“中国驰名商标”。
2014年,大益茶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泰国大益公司成立,大益茶正式进入东南亚市场。
本文由约茶记的茶小约以“1938-1990《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为主体,大益官网历史故事为辅,进行补充编辑,图片来自大益官网,内容仅供交流,欢迎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