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尼罗河三角洲就是古埃及文明的死穴
- 旅游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4-01-14 17:36:06
这个标题也可以改成:古埃及文明是真还是假?
2013年的时候,学者陈玭在论文中提到一个观点:根据气象学研究,4500年前上埃及地区气候剧变,土地干旱至今皆不适宜农业发展(沙漠热带气候,农耕放牧都不适合)。也就是说,古埃及人为了生存,从理论上讲只得迁徙至下埃及地区,也就是尼罗河三角洲。
假如这个科学观点无误,这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以这个结论,上埃及地区在4500年内不应该具有大规模人类活动的迹象。但拥有62个帝王陵墓的帝王谷(距今3600年历史),恰恰位于上埃及。而这次中埃联合考古的目的地——卢克索地区的孟图神庙(距今3400年历史),也同样位于上埃及。也就是说,这两处古埃及遗址,通通违反了科学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中埃联合考古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没有任何科学检测,历时两年的所谓阶段性成果:被区区一张图囊括了(除石头外)。这岂不刚好印证了,这里没什么人类活动迹象?要知道中国随便挖一座民间古墓,都不至于挖出这点东西。但你敢信出土以下文物被人家挖了2年?有队员回来后欲言又止,那么我也就少说两句吧。
接着,我们把古埃及有效版图和古代中国对比一下:
是不是反差巨大。四大文明之一就发源于这里?中国仅一个商朝,就拥有32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是中华文明能够茁壮成长的基本条件。但是古埃及人,却在2.4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培育出一个伟大文明?你不扯淡谁扯淡?
人家还能搞出来一堆气势如虹的古建筑?(请大家搜索《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明,它们有资格玩石头吗?》)
而关键问题是,尼罗河三角洲是由尼罗河冲刷沉积出来的平原。它究竟于什么时间段形成,都是个大问题。
我们可以把尼罗河和长江黄河对比一下:
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是世界第一长河)的年径流量约为840亿立方米,含沙量平均每立方米约1.6公斤。
黄河年均径流量大约为580亿立方米,含沙量平均每立方米高达37.8公斤(世界第一)。
长江的长江年径流量近一万亿立方米(世界第三)。含沙量只有每立方米0.5公斤。
然后看看黄河的造陆能力:
历史上,黄河造陆经过三次提速,第一次1700年造陆1.3万平方公里,第二次700年造陆1.2万平方公里,第三次提速(现代化管理疏通),理论上只需300年就能造1.4万平方公里。
所以问题来了:尼罗河三角洲形成于多少年前?这一个问题,就决定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三个文明的生死。因为如果上埃及既不宜生存,下埃及又形成时间极晚,那么古埃及文明该如何诞生?如果尼罗河三角洲都不存在,那么纸莎草该生长在哪儿?古希腊古罗马又如何进口莎草纸,并通过书写历史文化哲学,来证明自己具有先进的文明?
那么肯定会有人想,你拿含沙量巨大的黄河跟尼罗河比造陆能力不公平。其实黄河的含沙量巨大,表面上看起来是优势,但它因为容易形成河道淤堵,所以反倒阻碍了它的造陆速度。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因为泥沙淤堵,黄河小的改道决口就达1590次,大的改道26次。也就是说,黄河造陆时经常偏航开小差,但即便如此他在第二阶段,理论上1400年就造一个尼罗河三角洲的面积,在第三阶段600年能造一个尼罗河三角洲。
而长江造陆能力只有黄河一半,从1949年开始统计,70年的时间里长江造陆了1200多平方公里。所以从理论上讲:长江700年能造陆1.2万平方公里,只需1400年也同样能够造一个“尼罗河三角洲”出来。长江造陆之所以不如黄河,我认为这是因为长江径流量太大和含沙量过小导致的,水流流速太快反倒不容易在入海口堆积泥沙形成陆地。但尼罗河的径流量和含沙量都优于长江!它的径流量(流速)既不至于像长江一样过快,含沙量也不至于像黄河一样过大(频繁形成淤堵改道),所以它能持之以恒的在入海口造陆。
说了这么多就是在表达一个推断:尼罗河的造陆能力即使弱于黄河,也应该强于长江。所以从理论上讲:尼罗河三角洲是有可能在1400年之内,甚至于最近几百年内形成的。也就是说,尼罗河三角洲形成时间恐怕极短。当然了,说话要讲证据不是?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好好聊聊尼罗河三角洲:
在1985年的时候,美埃两国就计划对尼罗河三角洲进行地质勘探。于是到了1990年,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得到了这份工作,它还邀请了四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共同参与了这个项目。在为期4年的勘探时间里,这个研究小组在尼罗河三角洲钻探了87个深度为10-60m的钻孔,并结合大量样品分析,对该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的硬土作了系统的地层、岩相和成因探讨。当时,华中师范大学的陈中原教授也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
后来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制图,这能直观的告诉人们:尼罗河三角洲至少在5500年前就初具规模,而在2500年前它的右侧只是缺失了大约五分之一的面积。所以最后能得出结论:自古埃及文明诞生,尼罗河三角洲就一直存在。〈但依据这个结论,尼罗河在造陆能力优于长江的情况下,其造陆速度反倒比长江慢上几倍?〉
关于这场研究很多人忽视了几个细节。首先,这是埃及官方邀请美国机构牵头做的工作。换言之:埃及人掏钱美国人办事,最后刚好得出了出资方想要的结论:尼罗河三角洲早已存在(如果结论相反,各位想想美国人能拿到钱吗?)。期间美国机构也想到了,埃美双方的雇佣关系会影响到最终结论的客观性。所以美方坦然的邀请了40多位各国学者共同参与,这样一来,谁还能说说三道四呢?
但是,真正“质疑”这份结论的:恰恰是西元1400年与1800年之间的欧美人。换言之:自己在质疑自己,自己打自己的脸!
这是西方各国(英法德美西班牙奥地利阿拉伯奥斯曼……),在这几百年做的测绘地图。地图可见尼罗河三角洲一直在变化。我们向前追溯,发现它在几百年时间内,从开始的外凸,后被抹平,直至出现凹陷。那么到了最后一步,意味着尼罗河三角洲神奇的消失了。换言之,从这些古地图来看,尼罗河仅仅诞生了600年。
尤其是这两张地图,尼罗河三角洲的缺失让人一目了然。根据程碧波先生的考证,最后这张地图的测绘时间大约在西元1400年前后。顺便说一句,收录世界古地图的国外网站,“世界数字图书馆”。它不知何时,已把上述古地图悄然删除了。
以上图片来源于:《程碧波:从埃及旧地图研究尼罗河三角洲演化》和《尼罗河上的疑案(五)西方文献,古地图档案》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埃美这场地质勘探的目的:只是为了“辟谣”。如果它不辟谣问题有多严重?
1,在西方的历史记述中,亚历山大在2千多年前征服了埃及,并且在尼罗河三角洲修建了亚历山大城,和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
2,亚历山大的部下托勒密把亚历山大城当做首都,并且成为了古埃及最后一届法老。他在三角洲修建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使包括阿基米德在内的众多古希腊哲学家来此工作。其中欧几里得就是靠这里的藏书,写出了《几何原本》。
3,当时还有有72个犹太学者来到图书馆翻译圣经旧约,写出了希腊版的《70子圣经》。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犹太人的的《摩西五经》都在此翻译和出版。
4,托勒密王朝还留下了罗塞塔石碑,法国人于2百年前在三角洲挖出了这块石碑,并且以此破译了古埃及文字。
5,古罗马皇帝凯撒大帝,在2千年前来到尼罗河三角洲跟托勒密王朝打了一架,然后征服了古埃及。
6,古希腊古罗马的书写材料莎草纸,其原材料纸莎草生长于尼罗河三角洲。
如果不辟谣,以上书籍,历史与历史人物通通都会被证伪。包括亚历山大,凯撒,古埃及文字,莎草纸,《几何原本》,《荷马史诗》,还有《圣经》!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这些古地图存在着巨大误差?当时的测绘人员,他们居然连海岸线是凸?是平?是凹都分不清楚?还是说这几十个学者共同参与的地质勘查结果有误?请大家依据常识辨别。
根据我的粗浅了解,地质勘测存在着一个区间值,取高值还是低值主观性很强,两者误差可达几千年。而且尼罗河三角洲作为冲积平原,它的物质多来源于上游。换言之,假如某种物质经过检测具有5千年,也不等于三角洲已经存在了5千年,因为它也有可能刚刚从上游冲下来几百年时间。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人的地质结论和西方人自己早年的测绘地图掐起来了。但这个事情,谁真谁假还真拿不出铁证。我认为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也没必要纠缠,不妨再换个角度看问题:尼罗河三角洲能不能发展农业?(这个问题同样致命)
我们先把各国三角洲进行一番对比:
一,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位于美国,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人口仅44万。面积2.6万平方公里,主要从事石油业,渔业和种植棉花。洪水期3~7月,此时水位能高达8,9米。中游以下沿岸极易泛滥成灾,有美洲尼罗河之称。同时,因为密西西比河中下游一马平川,缺少山脉阻挡,导致墨西哥湾的飓风袭来也会造成大量损失。
〈这种支离破碎的鸟足状三角洲,一眼就能看出来平原稀少,自然没有农业发展潜力〉
二,勒拿河三角洲
位于俄罗斯,是冻土三角洲,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处于冰冻状态(农业不用想了)。人口不详,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位于缅甸,分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2000-3000毫米,面积有3.24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详(预计在2千万以上),经济发达,主要种植稻米,有缅甸谷仓之称。年产大米1130万吨,出口40万吨,出口量占世界大米出口量的1.5、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为230多万公顷,而三角洲则就占缅甸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三角洲上,地势低平,河道成网,雨季时一片汪洋,村镇均建在高地之上。
四,尼日尔河三角洲
位于非洲,属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适合发展林业,不适合农业)。人口100万,面积3.6万平方公里。年降水量2300毫米。居民以捕鱼、采集加工油棕和橡胶为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现丰富的石油、成为主要的石油产区(石油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5、上)。尼日尔三角洲每天生产230万桶原油,是尼日利亚石油财富的主要来源。由此尼日利亚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第六大石油输出国。这个地区的石油收入占尼日利亚出口收入的90?上。也就是说尼日利亚靠三角洲的石油养活了2亿人。
五,珠江三角洲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人口8千万。年均降雨量1600-2600毫米。耕地面积达230万亩,约占珠江三角洲的1/4。
六,长江三角洲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农业发达,一年二熟或三熟。人口约1.5亿。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2010年长江三角洲被扩容成30个城市的经济区,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其2020年粮食总产量8445万吨,年均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均占全国的12、上。同时,其经济总量高达24.47万亿元,贡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而且还生产了我国70?鱼类消费。)
七,湄公河三角洲
位于越南最南端和柬埔寨的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雨量有3000多毫米。面积有4.4万平方公里,人口5千万,耕地面积达到2.4万平方公里,是东南亚和越南主要的产米区。
八,恒河三角洲
世界上最大三角洲,6.5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部,分属于印度(占三分之一)和孟加拉国(占三分之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该地由于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容易引发洪水,但居住人口达到1.1-1.4亿人口,其粮食产量能养活了3亿印度和孟加拉人。
九,尼罗河三角洲
位于埃及,人口4千万,面积2.4万平方公里,地中海气候,降雨量100-200毫米。
经过对这些三角洲的梳理,我们能够发现几条共性:适宜发展农业的三角洲,基本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一来降雨量充沛(1000-3000毫米),二来河道众多湖泊星罗密布(适合灌溉),三是光照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四,平原面积广阔。所以它们的农业潜力巨大,养育人口众多。但是,唯有尼罗河三角洲,是个反其道而行之的特例!
你说它是地中海气候吧?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农作物需要水的时候它不下雨,冬季降温后它又开始唱反调,这就是雨热不同期。但好歹可以种植冬小麦等冬作物。但尼罗河三角洲,它连冬季都几乎不下雨!全年降雨量100-200毫米。
就是这种地方,在西方历史中,2千多年来它都是地中海的粮仓。它的粮食不仅自己管够,还能持续向古希腊古罗马出口。但意大利的降雨量500-1000毫米,希腊400-1000毫米。它们的粮食,需要一个降雨量100-200毫米的地区供给?
所以西方人又解释了,说尼罗河三角洲依托尼罗河,早在5千年前就玩灌溉农业了。
但是根据另一份气象学信息表明,4千6百年前,尼罗河洪水期水位就高达12-20米,丰水期的雨量是现代三倍。这导致尼罗河三角洲每年在6-10月的泛滥期,泡在水里。即使这个水位在未来会下降,但必然是个缓慢过程(因为气候变化是缓慢的)。一直到200年前,伏尔泰还在《风俗论》里谈到:由于尼罗河河水泛滥,千百年间,人们在这块一年中有4个月受淹的土地上难以安家。腐水淤积(内涝,排水不畅),久而久之,使整个埃及成为一片沼泽地。换言之,无论是气象学的研究还在近代欧洲人的认知里,几千年来尼罗河三角洲(即使存在),也都是难以繁衍生息的沼泽地。
不仅如此,伏尔泰又继续补刀。他说:尤其要看到,黑热病这种由动物身上带来的祸害,在埃及10年中至少要流行一次;尼罗河水在地上淤积,使这种可怕的传染病更加蔓延,毁灭性更大,因此多少世纪埃及的人口都不多。〈补充:黑热病是杜氏利曼原虫感染人体导致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白岭(昆虫)作为传染媒介,古代病死率95
大家想想,仅凭上述水患施虐和人口稀少的结论。璀璨的古埃及文明,能不能诞生?
也许有人会问,上文提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和恒河三角洲照样在夏季爆发洪水,但人家照样能够养育几千万甚至几亿人口。凭什么尼罗河三角洲不行?
它们都爆发洪水但情况完全不同。就拿恒河来说吧,恒河流域每年都会爆发小型洪水,这导致孟加拉18、土地被淹。但这种小型洪水的高度,大约在5米以下。我们通过目测这种房屋的“裤脚””就能看出来(否则它一定会修的更高)。而古代尼罗河水位高达12-20米。
所以人家的雨季叫汛期(河水有规律上涨),但尼罗河的情况叫泛滥。这种小型洪水在雨季给人们带来损失会在剩余的9个月中得到弥补,最起码房屋还在。人们最怕的是超过10米的大型洪水,这种洪水往往近10年爆发一次,届时75、国土会被淹。不用说,它肯定会让很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就是孟加拉国很穷的原因(财富无法积累)。
但相比于恒河三角洲每隔10年来一次大型洪水,古代尼罗河可是年年泛滥。人们只要敢来到尼罗河三角洲定居,它每年都会造成大量农业和生命财产损失。就这样,古埃及人还能创造伟大文明?这不就是胡扯吗。我们再看看官科史诗级的暴露智商:“尼罗河这种定期的泛滥,对于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埃及人民来说,就是上天的馈赠,因为每年尼罗河泛滥,都会给尼罗河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等洪水退去,埃及人民就可以开始农业劳动了……”
全人类遇到洪水都是灾,唯独你这儿叫馈赠?呵呵,咱们的官科,就真敢把这些鬼话一字不落的复制过来,然后堂而皇之的写进咱教科书写进百科里误导中国人。其中有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洪水爆发之前,人们即使要迁徙也总不能把房屋背走吧?那么当洪水退去之后,人们回来发现房子被冲毁了。是不是得每年大修一次房屋?或者每年重新买一次房?对于古人来说,受得了这种每年一度的固定资产损失?你还馈赠,这智商真是……
我们再了解一下现代尼罗河洪水有多凶猛。1903年埃及人修了座阿斯旺旧坝(估计高15米左右),后被淹没,后增高到29米,结果又被淹,不得已又在1934年增高到53米,但10年后洪水几乎漫坝。一看还是不保险,只得新修了座111米高的阿斯旺大坝。试想古代尼罗河没有大坝拦截,洪水畅通无阻来到尼罗河三角洲是什么效果?别忘了古代尼罗河在丰水期的水量,还是现代的三倍。
所以古埃及人在无力防治尼罗河水患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在三角洲发展农业的,充其量捕捕鱼虾。(记住,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所以古埃及人靠捕鱼虾攒钱修金字塔,就是个国际笑话。西方人说尼罗河三角洲是古希腊古罗马粮仓,也是个违反气象学的鬼话。
前面说孟加拉国穷,但他们再穷,至少本国1.6亿人口的淡水资源和粮食都能自给自足。仅一个恒河三角洲就能养活印度和孟加拉的3亿人口。但今天埃及1亿人口,粮食自给率才20?其余全靠进口。联合国还预计,在2025年埃及一亿人口将无淡水可用,可见埃及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而且,就连埃及人种出来的这点粮食,还是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始于1843年的9处水利工程作为保障的。见图:
上图中的这些水利工程对埃及农业极为重要。就单说1970年竣工的阿斯旺大坝,它就促成了全球第二大人工湖纳赛尔湖的形成。这个湖可以容纳尼罗河一年的径流量,从此埃及人民不用担心水灾和旱灾了。换言之,尼罗河三角洲真正开始玩灌溉农业,是在这些水利工程解决了水患和拥有强大蓄水能力之后。正是有了它们的抗洪和蓄水保障,埃及政府才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也正因为此,埃及人口才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要知道直到1870年,埃及人口才1千万。
最后请问,古埃及文明究竟是真还是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