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以为改变了植物
- 旅游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3-12-13 17:29:27
讲者|史军
●
●
●
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题是:水果,人类命运的导演。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水果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公众对水果的认知是片面的,事实上,大家对我们植物学工作者的认知也是片面的。
比如,前两天我在一所高校做讲座,有一位同学礼貌地站起来问,“如果你在野外看见了一个你从来没见过的果子,你怎么知道它能吃还是不能吃?”
这是人们最喜欢问植物学工作者的问题之一,似乎吃野果就是我们的本行。我怎么回答他的?让别人先吃。
植物学家不等于吃野果的+认植物种类的
除了这个问题,我还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生活中、网络中时常被问到的问题,是“这是什么植物”。
其实我很愿意帮大家的忙,但是有时候实在不知道从哪帮起。
比如,这一张还算是比较完整的。
这好歹还有一片叶子。
但这一张,你都要泡水喝了,还问我它是什么,还有意义吗?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最过分的是这种情况。“史军老师,请帮我认一下,这叫什么?”
我觉得这种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植物学跟公众之间的隔阂。
其实植物学是一门很广泛的学科,当然不仅仅是认知植物叫什么。更多的,我们关心植物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它们怎么存活,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他们跟自然界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便是:
水果是如何“导演”人类和社会命运的?
人类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
植物早就给我们设定好了
如果有两杯可乐,一杯是蓝色的,一杯是正常色的。让大家选择喝其中一杯,相信很多人会选蓝色那杯。
但,如果加上一个期限,比如,需要你每顿都喝,连续喝上一年,估计选择蓝色可乐的人数就会立马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餐桌上没有太多蓝色的食物?难道说蓝色的食物就代表有毒吗?
有时候,我也会发散想一些问题:如果白雪公主的后妈给她的苹果是蓝色的,白雪公主是不是就不会吃下那颗苹果呢?为什么那么多宫斗剧里,都没有出现用蓝色果子把对手害死的情况呢?
其实道理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因为在自然界,压根就没有几种蓝色的果子。
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园里的600多种果子,只有6种是蓝色的,其它都不是蓝色。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为什么自然界很少有蓝色的果子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蓝色看不见。
就像交通灯是红的,黄的和绿的,没有蓝灯,因为蓝光波长小,行人和汽车看不见,就撞上了。
自然界也是一样,鸟兽看不见蓝色的果子,意味着这个果子没有被传播的机会,或者说机会很少。
那么,自然界的果子最多的颜色是什么?也是红的、黄的、绿的…和交通灯的颜色一样,这就很有意思了。
记得我刚才说那个段子吗,“让别人吃”其实不是段子,是一个真实可靠的回答。因为人类都会选择吃最最保险的食物,最最保险的食物通常就是这些颜色,红黄绿等,蓝色不在范围内。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觉得墨鱼汁拌面和黝黑的臭豆腐是可以吃的,并不抗拒。在食物颜色上,黑色这一似乎象征着恐怖和没有安全感的颜色,比蓝色友善多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自然界果实颜色占比最高的就是黑色,比例高达40
所以,人类爱吃哪个,不爱吃哪个,哪个好吃,哪个安全……植物早就给我们设定好了,是植物决定了这一切,而不是我们自己。
不要再把“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当作营养圣经了
这是植物对人类餐桌的设定,接下去说一个流传很广的有关植物的设定,就是: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它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语,我们绝对不要把它当作营养圣经。因为,当初这句话就是果园老板为了卖苹果想出来的。
故事要从苹果的祖先说起,新疆野苹果,它生长在新疆和临近中亚的区域。很早以前,人类祖先就开始利用野生植物播撒种子,培育果子。既然它长在新疆中亚一带,就既可以往东发展,也可以往西发展。
进入中原的这一支,文艺一点的说法叫“林擒”,复古一点的叫“柰”,普通一点的叫“绵苹果”,到今天还在种。
进入西方的这支,跟欧洲当地的“森林苹果”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交融,产生了我们现代苹果的祖先。但是最初的苹果个头不够大,也不够甜,就只能被当作派的原料。
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是酿酒,但苹果作为酿酒的原料,在欧洲不大吃的开。因为欧洲有大量的葡萄和大麦,可以酿啤酒、威士忌、葡萄酒。
那么它的春天在哪呢?在美洲。当欧洲人来到美洲的时候,发现酿酒出现问题了,没有原料!要知道,在美洲种葡萄并不容易,原因在于有一种小虫子叫根瘤蚜,这种虫子很厉害,差点把欧亚大陆带过去的葡萄全都灭掉。
于是,在解决欧亚葡萄和美洲葡萄的嫁接之前,他们把苹果作为酿酒原料,喝的都是苹果酒。
而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段禁酒令时期,制售和贩卖酒精饮料是违法的,谁都不准喝酒。这对酒厂是致命的打击,并产生了连锁反应,苹果园也遭殃。酒厂很久不来收苹果了,苹果就卖不出去。
于是,就有果园老板想出了一个广告语,“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其实是被逼出来的。
这句广告语的影响,到现在还在延续。每年12月底的某一天,大街小巷上会有人提着一筐这样果子过来说,“来,给你旁边的女朋友来一个平安吧。”平安果或许会成为一种世界风潮,就好像中国所有的节日都要吃饺子一样。
虽然听起来毫无联系,
但是植物学推动了汽车业的发展
说完苹果,我们再来讲讲榴莲。中国人对于榴莲最早的记述来自马欢,他是郑和下西洋船队里的一名海员。
当时马欢的叙述是“甚甜美”,绝对没有说“臭”。那为什么郑和没有在那个时候把榴莲给我们带回来呢?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喜欢种。
中国人不喜欢种果子,而喜欢种菜,痴迷种菜。中国人种菜的技能实在是太强大了。前阵子,我们在月球上也种了些菜。可以说,是中国人种菜的强烈欲望,驱使我们登上月球,种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学的发展。
这是开玩笑,但是植物的确对推动人类科学发展作出过实实在在的贡献。举个例子,有个人在植物学界很有名,叫约瑟夫·班克斯,是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创始人,很厉害。这个植物园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植物园之一。
那时,恰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帝国扩张进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们在世界各地搜集了各种奇珍花卉、作物、植物回来。
当时有一个说法,谁能把生长在东南亚的山竹果子活着带回来,就能加官晋爵。
但是山竹种子很不耐活,剥出来很短时间就会死掉。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在船上做一个小温室。不过当时没有苏伊士运河,从东南亚回到英国得绕过非洲,得绕一大圈。
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了解到了很多植物学的栽培、运送的基础知识。
除了山竹,还有一种特别的植物,王莲。王莲的叶子上可以站住一个成年人。当时,发现王莲的探险家想把它运回英国,献给女王,让女王给他封一个爵位。因此王莲还有一个拉丁学名叫Victoria,维多利亚。
但是探险家带了很多次都没成功,带一包干种子回去,死了;刨一根带回去,路上死了;整棵放在大水缸里拿回去,又死了。
研究了很多年后,他们忽然发现把这个种子泡在水里,可以让王莲种子活着回到英国。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在那个时期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进步和推动。
人类对植物的研究和发现,其实促成了后来世界的巨大变化。
在欧洲,园艺学很发达,植物的嫁接技术等很多都缘起于欧洲,也通过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让很多植物有了更广泛的分布。
像是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父母,都是园艺师,孟德尔也是在豌豆杂交的实验里发现了遗传学定律,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再举个例子,我们周围有很多的东西都是基于橡胶做成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橡胶在南美洲是被当地人用来当皮球玩的,是玩具。
而橡胶是如何从它的原产地南美洲来到热带产区的?这里有法国探险家法国探险家拉·孔达明(CharlesMariedeLaCondamine)的功劳,他将天然橡胶从巴西带回了法国,引发了欧洲人的研究兴趣。还有英国人魏克汉(H.Wickhan)费了很多劲儿把亚马逊雨林的橡胶种子运到了邱园进行培育,还把橡胶苗送到了东南亚,才让这个物种得以在东南亚生长。
如果没有这些对橡胶的研究,也就没有后来,它被广泛用于工业化生产,由此推动了汽车以及相关载具的发展。而汽车以及相关载具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
卢梭就曾表示过,植物学是最符合他研究兴趣的领域。很多人曾问我,研究植物学给你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是人生观的改变,看待世界态度的变化。
研究植物学带给了我很多希望,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植物,就好比有从事千千万万种职业的人,每一种植物各自有各自生存的方式和位置,我们把它叫做生态位和适应。
不要以为那些在地砖缝里面生存的苔藓就低等,也不要觉得那些可以长到一百多米高的海岸红杉就高等。谁跟谁互换位置,都不会有好的生长(生活)。
也许,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位置,就是生命的终极奥义。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本文原发表于《海绵演讲》,《知识分子》获授权转载。
作者简介
史军,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今日头条科学创作者。自称“植物人”的他,每天的正经工作就是研究各种植物。从古至今,人类自以为伟大地改造了很多植物,让他们变得更好吃,更高产,更便于运输,但史军博士在研究了五花八门的蔬菜水果发展史后,告诉我们一个扎心的事实:我们以为自己改变了植物,但一直以来,其实都是植物牵着人类的鼻子走。
制版编辑|皮皮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