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宫词一百首注释4145
- 旅游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3-12-16 11:53:15
其四十一
闷来无处可思量,旋下金阶旋下床。
收得山丹红蕊粉,镜前洗却麝香黄。
闷极无聊,何以解闷呢?那就化妆玩吧。这首写了一位无事可做的妃子或者宫女,洗去麝香妆改用蕊粉妆的故事。
第一句。思量,近似商量,此句意为闷的时候无人可以商量。白居易诗“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刘商诗“忧虑万端无处说”。姚合诗“携手思量凭翠楼”。
第二句。床是坐具,唐人有在院子中、房檐下等各种地方放床的习惯,一如今人,如白居易诗有“悄悄壁下床”“燕息窗下床”“静拂松下床”“却上檐下床”。旋……旋……,犹如说“一会儿……一会儿……”。张祜诗“旋把金鞭约柳枝”,章碣诗“旋看歌舞旋传杯”,旋都是“马上、一会儿”的意思。此句是说,一会儿下台阶,一会儿起身离座,是人无事可做百无聊赖之状。“旋下床”又作“旋忆床”,皆可,下床句式更整齐些。崔莺莺诗“万转千回懒下床”。
第三句。山丹,是花名,可种来观赏。今人所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不知是否即此处山丹。蕊粉,即花粉,红蕊粉,即红色花粉。如图所示,山丹蕊确实是红色,红蕊粉名副其实。此句意为收集山丹花粉,其实未必是真正的自己去收集,而可能是从别人处“收得”或过去收得,此时只是拿来使用。袁不约诗“收得寂寥回”。温庭筠诗“蕊粉染黄那得深”,徐夤《梅花》诗“蕊粉新妆姹女家”,徐夤《蝴蝶》诗“风定只应攒蕊粉”。
山丹
第四句。麝香,经过调制显黄色,味香。唐人生活中,到处用麝香,主要用来焚烧、佩戴、熏衣服,取其香味;也会用来合墨、涂墙壁,香色并用;也取其味道以避虫;还可以当药材。当然也会用来涂面以为妆饰,“对镜贴花黄”之花黄或许有时就来自麝香的黄色,温庭筠诗“蕊黄无限当山额”,此句蕊黄不知道和花蕊有没有关系。本诗后两句意思是说,收集山丹的红花粉,然后洗掉用麝香所化的黄色妆,改用红花粉化红色妆。唐人所用妆,技术所限,几乎都是粉妆,呈粉状,如元稹诗“镜匀娇面粉”,罗隐有《粉》诗咏化妆用粉。唐以前,何逊诗还说“镜前飘落粉”,粉会落下,也不知道是不是技术进步,唐人诗中几乎不见落粉的景象了。明白乎此,也就能理解诗中女子取红花粉来化妆的行为了。她闷极无聊,就用花粉化妆以为游戏而已。参“蕊粉染黄那得深”句,似乎当时用蕊粉化妆,不是罕见之事。“镜前”又作“窗中”,皆可,镜前更精确一些。徐夤诗“洗却苍苍两鬓华”。
麝香。进一步精制后才是贵人所用之麝香。
唐朝女性妆容
附,同样是闷极无聊的女子:
女冠子毛熙震
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澹拂黄。
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原版:
其四十一
闷来无处可思量,旋下金阶旋忆(一作下)床。
收得山丹红蕊粉,镜前(一作窗中)洗却麝香黄。
其四十二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
一度出时抛一遍,金条零落满函中。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感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这首诗就描写了皇宫里的妃子,是如何对待珍宝首饰、如何“不甚惜”的。
第一句。蜂须,即蜂采蜜的须状器官,公乘亿诗“蕊逐蜂须乱”,薛昭蕴诗“蜂须轻惹百花心”。此句中的蜂须、蝉翅,是指女性头饰如钗簮之类其头部的蜂须形、蝉翅形雕镂造型。唐代女性头饰,繁复而华丽,有钗、簮、篦、梳、花钿、翠翘、步摇、华胜等等诸多名目,大小形制各不相同。为了样式美观,往往附加各种装饰性图案或造型,如凤、燕、鱼、花、蝴蝶等等,蜂须和蝉翅当也是其中之二。蝉形头饰,见之于他人诗,如唐彦谦诗“钿蝉新翅重”;李商隐诗“破鬟委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韩偓诗“醉后金蝉重,欢馀玉燕敧”,金蝉显然是头部为蝉形的钗簮之类;李贺诗“灰暖残香炷,发冷青虫簪”,“青虫簮”也被王琦注为蝉形钗簮。蜂形的,未曾找到他人记载,然蜜蜂是常见昆虫,经常入诗,作为头饰造型并不奇怪。薄松松,繁体作“薄鬆鬆”,鬆为发乱蓬松之状,则薄鬆鬆似是写蜂须蝉翅之外观,又薄又松的样子。该词或是唐人口语,意会即可。元稹诗“发乱綠鬆鬆”。
第二句。搔头,钗簮的别称,原来蜂须蝉翅是装饰搔头的。蜂须蝉翅,皆轻盈之物,人走动时,浮动跳跃,似有微风。裴虔馀诗“玉搔头袅凤双飞”,韩偓诗“闷时应弄玉搔头”。温庭筠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
第三句。一度,即一次、一回。一遍,全部都有为一遍。见其九十七注释。一度出时抛一遍,即拿出来一次就把所有首饰都抛起来一次。每个都抛过,为一遍。如此抛接,对首饰损害不小。戎昱诗“一度相思一度吟”,崔涂诗“一度逢花一断肠”。李商隐诗“不收金弹抛林外”。王建诗“怨绿娇红一遍新”。
第四句。金条,指组成蜂须蝉翅的金属细丝。既言金条,可见这是金制搔头。金条零落满函中,因蜂须蝉翅薄鬆鬆,又经常抛掷,很不爱惜,所以金条零落,函中到处都是。白居易诗“钗擘黄金合分钿”,钗可擘黄金,大概即此金条零落之意。函,即匣、奁之类,可装首饰。程长文诗“宝琴零落金星灭”。张祜诗“金函崇宝藏”,温庭筠诗“宝函钿雀金鸂鶒”。
金凤搔头
原版:
其四十二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
一度出时抛一遍,金条零落满函中。
其四十三
合暗报来门锁了,夜深应别唤笙歌。
房房下著珠帘睡,月过金阶白露多。
这首诗的第三句,《唐诗纪事》作“房中下着珠帘睡”,差别很小却至关重要。若作房房,则诗中所写不止一人,若作房中,则目光聚焦于一人。
第一,夜深唤笙歌。
君王掌握至高权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叫人过去开宴跳舞。王涯有一首宫词写道:
宫词三十首其五
夜久盘中蜡滴稀,金刀剪起尽霏霏。
传声总是君王唤,红烛台前著舞衣。
可以看出舞女等候的时间很久很久了,蜡滴已经稀了。此时被君王唤去跳舞,不得不再剪亮蜡烛。也是辛苦。本诗中说,合暗门锁,则是今夜无事,不会被叫去跳舞了。另外“半夜美人双唱起”一诗,也是写半夜侍宴,可以参考。
第二、本诗主旨。
与王建几乎同时的王涯也有一首《宫词》,其文云:
宫词王涯
各将金锁锁宫门,院院青娥侍至尊。
头白监门掌来去,问频多是最承恩。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只有最承恩的人,才会频繁询问是否今夜有机会侍奉君王,其他女子,对此并不在乎,不会那么频繁地问。于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不太承恩甚至根本没被皇帝关注过的女子,希望半夜爬起来去侍奉君王吗?
可能不太愿意。既然不被关注,又何必去做个背景板呢。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王涯诗中,“院院青娥”只有最承恩的人去问。那么到了本诗中,在天黑门锁的前提下,“房房”之中的众多女子,也不希望半夜被叫醒去给君王奏乐。
本诗第二句的意思是,夜深之后应该会另外去叫别人演奏乐曲侍奉君王吧。这句话,若是最承恩的女子所说,则充满幽怨之气;若是不被关注的众多女子所说,似乎则是希冀,希望别打扰自己的睡眠。很像今天的打工人,又是成功摸鱼的一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向上爬的雄心壮志。比如后面会讲到一首诗,诗中女子已经准备出家入道了。
其他诗也可以作为旁证,如李益诗“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白居易诗“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王建《长门烛》诗“残光吹灭还吹着,年少宫人不睡时”,都是因愁于恩断而不眠。本诗中能睡着,想来愁苦不深。
因此,第三句中,作“房房”还是“房中”至关重要。房房,是指众多女子;房中,则可以单指最承恩的那一个女子。这里取房房吧,《宫词》写得最多的还是普通宫人。
第一句。合暗,似是指夜色初合时,唯有苏颋诗“孤月连明照,千灯合暗开”可参考。此句意为,天色刚黑,监门报来,门禁已起,宫门已锁。唐时制度,禁中有专人负责开闭宫门,通称监门,教坊所居之地亦然。《新唐书》载,“内阍史,掌承传诸门,出纳管钥。”又载,“司闱六人,掌诸閤管钥。典闱、掌闱各六人,掌分涖启闭。有女史四人。”不知道教坊所居之地,内阍和司闱哪个负责。全句意为,监门或者监门手下来报宫门已锁。已锁之地,或即前述之旧院乎?陆畅诗“玉漏报来过半夜”。卢纶诗“九重门锁禁城秋”。岑参诗“吹之一曲犹未了”,韩愈诗“盖棺事乃了”。
第二句。别,另外。此句意为,夜深的时候,应该会另外叫其他人去演奏笙歌吧。白居易诗“夜深方独卧”。许棠诗“元应别有由”。宋王安中词“别唤清商开绮宴”。白居易诗“试遣唤笙歌”。
第三句。意显不注。张蠙诗“房房伴诵经”。
第四句。意显不注。白露多,写冷宫幽怨之意。“白露”又作“冷露”,皆可,白露更蕴藉。杜甫诗“月过北庭寒”。王昌龄诗“随意青枫白露寒”。
原版:
其四十三
合暗报来门锁了,夜深应别唤笙歌。
房房下著珠帘睡,月过金阶白(一作冷)露多。
其四十四
御厨不食索时新,每见花开即苦春。
白日卧多娇似病,隔帘教唤女医人。
花开时节,美丽无比,却也是很多花粉过敏人群最苦恼的时候。这一首所写的妃子,大概就苦恼于花粉过敏吧。唐人或许没有过敏的概念,只认为妃子太过娇气,不觉得过敏是个病。妃子娇气是真,过敏应该也是真,两者叠加,只能苦春了。
第一句。御厨不食,即不吃御厨做的饭。古代以天子之尊,凡衣食住行皆设有专门官署以负责。唐制,殿中省下设有尚食局,以知御膳。俗称为御厨。索时新,即索要当季应时的食物。春来百物生长,自不同于冬季无物可吃。感觉索时新的要求也未必过分。杜甫诗“御厨络绎送八珍”。姚合诗“腥膻都不食”。白居易诗“时新异果鲜”,无名氏诗“痴男呆女愁杀人,偏呼小者大者嗔。粗衣粝食尽须一,何况异味兼时新。”
第二句。苦春,即以春为苦,猜是苦于花粉过敏,极为难受。杜甫诗“每见秋瓜忆故丘”。岑参诗“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孙蜀诗“等闲看月即更深”。吴筠诗题《苦春霖作寄友》。
第三句。意显不注。认真说来,宫中妃子正当华年,纵然娇弱也算健康,春天也不如冬季难熬,不至于因为“白日卧多”而“似病”。或许就是严重的花粉过敏,导致没精打采卧床多病。古人不知,但以为娇气耳。王翰诗“白日全含朱鸟窗”。秦系诗“卧多共息嵇康病”。姚合诗“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
第四句。隔帘教唤,即隔床帘让宫女去唤。教,令也。或许床上有帘,故而卧床之妃子隔帘吩咐宫女去唤女医人治病。唐制,太常寺下有太医署,主要负责诊治,宫内有尚药局为皇帝主合药,奚官局为宫人供药。这句中说是有“女医人”,史书阙载,可能是太医署或者尚药局的女医人。其实汉朝就有女医,唐时有也不奇怪。《汉书》载,“明年,许皇后当娠,病。女医淳于衍受霍氏指,取附子以饮,皇后遂崩。”元稹诗“樱桃花下隔帘看”。王绩诗“有客须教饮”。张籍诗“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
现在,床帘还是学生宿舍用得多。
原版:
其四十四
御厨不食索时新,每见花开即苦(一作是)春。
白日卧多娇似病,隔帘教唤女医人。
其四十五
丛丛洗手绕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
众里遥抛金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
帝王游戏,与人间无有不同。这首写皇帝抛橘子舞女抢接的故事。
抛物之戏,唐时极为流行。今日虽不知具体,尚可揣摩大概。施肩吾《抛缠头词》云,“翠娥初罢绕梁词,又见双鬟对舞时。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皇儿。”这是以红罗为缠头抛与两位舞女,舞女争抢,竟然把红罗撕裂了。冯衮《戏酒妓》诗云,“醉眼从伊百度斜,是他家属是他家。低声向道人知也,隔坐刚抛豆蔻花。”则似是酒席上以抛豆蔻花为戏。白居易《醉后赠人》诗云,“香毬趁拍回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自入春来未同醉,那能夜去独先归。”白居易所玩的,似是击鼓传花之类。路德延《小儿诗》云,“抛果忙开口,藏钩乱出拳。”小孩子也玩“抛果”的游戏。
最能提示详情的,莫过于四首《抛球乐》了。
抛毬乐其一刘禹锡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其二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毬乐,一杯君莫辞。
抛毬乐其一皇甫松
红拨一声飘,轻毬坠越绡。带翻金孔雀,香满绣蜂腰。少少抛分数,花枝正索饶。
其二
金蹙花毬小,真珠绣带垂。几回冲蜡烛,千度入春怀。上客终须醉,觥杯自乱排。
顾名思义,“抛球乐”是酒席上抛球以取乐,后世演变为词牌名。细味四诗诗意并结合后世注解,当是以抛球为酒令,谁输谁喝酒,刘禹锡所谓“赠一船”“一杯君莫辞”也。具体如何定输赢,也只能稍作猜测。刘禹锡说“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则先起者为输。这是对座上客而言。皇甫松说“红拨一声飘,轻毬坠越绡”,则是球被抛起;说“带翻金孔雀,香满绣蜂腰”,“几回冲蜡烛,千度入春怀”,则是球落在了舞女堆里,偶尔抛偏了,就冲向了蜡烛;说“少少抛分数,花枝正索饶”,则是抛得太厉害了,舞女经受不住。大概猜测一下,对舞女来说,哪个抢到了,哪个就赢了。
《旧唐书》载,“(先天二年九月)己卯,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门下五品已上官及诸司三品已上官争拾之,仍赐物有差。”张祜诗云,“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朝野佥载》载,“周证圣元年,薛师名怀义……刺牛血画作大像头,头高二百尺,诳言薛师膝上血作之。观者填城溢郭,士女云会。内载钱抛之,更相踏藉,老少死者非一。”观此,抛球与抛钱无异,由来久矣。抢到球者为胜。
话回正题。本诗讲述的就是皇帝抛球的游戏。皇帝抛橘子,舞女抢,抢到就赢了,能得赏赐。
第一句。丛丛,即群群,可形容人。此处或是指教坊女子群群而来。洗手绕金盆,即轮流洗手也。敦煌曲子诗“宫人美女一丛丛”。白居易诗“洗手摘藤花”。张谔诗“金盆浴未了”,晁采诗“金盆盥素手”。
第二句。旋拭红巾入殿门,即洗完手用红巾子擦干净,然后再入殿。夸张点说,这是古人沃盥之礼,正事之前先洁手。这里是舞女面君之前先沃盥,未见于史书。韦庄诗“旋拆云鬟拭眉绿”。殷济诗“花里含啼入殿门”。
第三句。众里遥抛,即远抛向众舞女。金橘子,橘子之色为金。唐时橘子为常见水果,地方官也时常进贡,如《旧唐书》载,“江淮茶、橘,晏与本道观察使各岁贡之。”这里以橘子为所抛之物。“金”又作“新”,亦可,取金字。“橘”又作“摘”,摘字不可解,当是讹误。刘言史诗“仍嫌众里娇行疾”。谢良辅诗“黄金橘柚悬”。
第四句。在前,意近于抢先,时间轴上的前面。全句意为,抢到橘子的能承恩,即得赏赐。承恩,凡男女臣下得皇帝恩宠赏赐,即名承恩。此处可能是挑选女子侍寝,也可能不是。岑参诗“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王梵志诗“要须在前去,前客避后客”,白居易诗“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施肩吾诗“明朝欲饮还来此,只怕春风却在前”。张籍诗“久为侍子承恩重”,白居易诗“性疏岂合承恩久”。
附:
按说,上面解法,是解此诗的常见思路,然而,如此解有一处疑难,无法克服。第三句“众里遥抛”,不是皇帝向众多的女子遥抛,而应该是皇帝身边围绕一群人,皇帝从人群里遥抛。如王涯诗“众里偷身倚玉床”,刘言史诗“仍嫌众里娇行疾”,李廓诗“榜前潜制泪,众里自嫌身”,都是身边围绕人群。如此则不能断定入殿女子有许多个。在其十七的注释里,讨论过,丛丛可以用来形容女性高大的发髻,这里会不会也是这个用法呢?即入殿的只有一个发髻高大的女子。又据《通典》“后妃命妇首诗制度”所载,发髻越高大繁复,女子地位越高。这里会不会用丛丛暗示,入殿的是个颇有地位的后妃?后妃入殿,皇帝见到,顺手扔了一个橘子给他。女子得橘便谢恩。这首写的是皇帝和妃子之间的生活细节。
完全不同的解诗方法,却与常见理解全然不同了。
原版:
其四十五
丛丛洗手绕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
众里遥抛新(一作金)摘(一作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