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南越海军简史

南越海军简史

THENAVYOFTHEREPUBLICOFVIETNAM

ByEdwardJ.Marolda(美国海军历史学者)

--------------------------------------------------------------------------------------------

越南共和国海军(VNN)在短短二十年(1955~1975)的时间里,历经了从建立到覆灭的全过程。在美国的援助下,南越海军曾一度达到世界前列的规模:拥有42000名服役人员、672艘两栖舰艇、20艘水雷艇、450艘巡逻艇、56艘勤务船和242艘戎克船*。

这二十年中军队组织结构的种种调整反映了南越海军在职能上的逐步转变。最初,南越海军参谋部是接受总参谋长指挥的,之后在美国海军顾问的建议下,总参谋部设立了海军作战部长的职位,专门负责海军事务。

一开始,海军的作战部队包括海面部队、河流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在意识到北越利用海上通道展开渗透、在南越海岸线四处游曳的情形与日俱增后,南越在1960年4月组建了准军事性质的海岸部队,并于1965年7月正式划归海军管辖。

海军面临的不同类型的任务决定了其指挥结构。承担外海和海岸巡逻任务的部队,最初是在划分为五个部分的海上区域活动的;到了1963年10月,又调整成分为四部分的海军活动区;而到了1965年4月,被最终确定为四个海岸区,从北部的第一海岸区一直到暹罗湾的第四海岸区,并与陆军的四个战术区相对应。海岸部队的戎克船分属28个海岸基地,在近海区域执行巡逻任务,而每个区域内的行动分别由四个海岸管制中心负责指挥,这四个中心分别位于岘港、金兰、头顿和安泰。

组成河流部队的各河流突击群,基本上是以法国的海军突击分队(Dinassaut,NavalAssaultDivision,一种棕水海军编制,下辖12艘左右的小型登陆艇,通常配有装甲和大口径火器)为范本建立起来的。这些突击群的基地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上的西贡、美寿、永隆、芹苴和龙川等地,最初是参与基地附近陆军部队的任务,到了六十年代早期,海军又组建了河流护航大队,用于保护通往西贡的重要的粮食航线;同时也成立河流运输大队,用于在三角洲区域运送兵员。1965年4月,联合参谋部设立了第三和第四河流区,以管理相应区域内的行动。海军还独立负责桢沙特别区内的作战——这是一个位于西贡南面、水道和沼泽纵横交错的地区。

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期间,美国负责为越南海军的装备提供补充。这些由法国移交到南越的舰艇多达数百艘,包括巡逻护卫艇(PCE)、巡逻救援护卫艇(PCER)、巡逻炮艇(PGM)、大型登陆支援舰(LSSL)、大型步兵登陆舰(LSIL)、坦克登陆舰(LST)、中型登陆舰(LSM)和扫雷艇(MLMS)等等。这些舰艇有效提升了南越海军的实力,在巡逻长达1200英里的海岸线、为岸上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执行两栖登陆任务以及海上作战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河流部队接收了一批小型舰艇,包括特别改装过的机械化登陆艇(LCM),可承担火炮支援、指挥、运输、扫雷、巡逻、燃料补给等职能。美国也提供了27艘河流巡逻艇(RPC),然而这些小艇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了噪音大、火力弱、适应性差等弱点。

有了这些装备后,南越海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与日俱增。海军舰队和海岸部队在和美国海军合作的过程中,摧毁了数以千计的戎克船、舢板和其它运送弹药补给的船只。海岸部队也执行了许多两栖突袭、港湾巡逻、兵力运送之类的任务,这些行动在沿海省份对抗北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1966年10月的埃尔文行动中,第二战术区的地面和舰艇部队协同行动,击毙681名越共游击队员。尽管北越部队也曾数次攻破海岸部队的基地,但大多数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除了海岸巡逻以外,海军舰队也在湄公河三角洲区域较宽敞的河道中巡航,保护往来于金边和海上的商船。在水上保持优势的同时,南越海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例如在1966年,北越部队就利用水雷炸沉了一艘大型登陆支援舰,摧毁了一艘大型步兵登陆舰和一艘通用登陆艇。此外在1966年和1967年间,还有数艘扫雷艇在桢沙地区被炸沉。

尽管士兵们恪尽职守、海军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上层军官的野心和过度活跃的政治活动扰乱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无论是在1963年的政变还是1965到1966年期间的政局动荡中,海军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政治运动严重打击了基层官兵的士气,也分散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投入。

在人员训练水平上,南越海军也乏善可陈。很多水兵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结果在船舰操纵、武器装备使用等专业技能培训上效果不佳。另外,微薄的军饷和糟糕的生活条件造成了人员的流失。

南越海军简史

物质条件的缺乏更是难以忽视的。1967年到1969年期间,南越海军一直维持着相当高的作战频度,对于那些二战时期建造的舰艇而言,船体和设备老化带来的问题就尤为突出。由于缺乏备件、给养和燃料,检修部门也难以负荷巨大的超额工作量,海军人员面对故障舰艇时,往往一时束手无策。

在美国作出将战争主导权移交南越并逐步撤军的决定后,南越海军也迎来过短暂的好时光。1969年初,尼克松为首的美国政府正式启动了“越战越南化”的决策,海军相关的部分包含在了“加速移交”(ACTOV)的计划中。其主要内容是将驻越美军的舰艇整体交付给南越方面,同时作战指挥权也一并转移。在美海军机动河流部队的64艘河流突击艇正式移交后,南越海军开始独立承担河流突击行动的指挥。

海军仪式上的美军和南越军官

1970年春向柬埔寨推进的联合行动中,南越海军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5月9日,一支由美军和南越军组成的海军特遣队在南越军方的指挥下,沿着湄公河逆流而上,肃清了关键河道上的北越武装。这支部队奇袭了由北越控制的、具有战略价值的乃良渡口,随后南越部队得以全力向金边推进。

1970年7月,美国海军终止了在第一军战术区下辖的越门、顺化等地河流上的攻势,并且在年底前结束了南越其它地区的主要行动。在这期间,南越海军接收了美国海军的293艘河流巡逻艇和224艘河流突击艇。军方把这些船只整编到了河流突击封锁分队(RAID)、河流封锁分队(RID)和河流巡逻队(RPG)等单位中。

1970年到1971年期间,类似的移交工作也在海岸巡逻部队中有序地进行着。按照美国海军的加速移交计划(ACTOV)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的“SCATTOR”(小型舰艇训练和装备移交)支援计划,海岸和外海上行动的指挥权将最终完全交给南越海军。此外,美军还将四艘装备着5英寸口径火炮的海警武装快艇、一艘雷达哨戒护航舰(USSCamp)、一艘坦克登陆舰(USSGarrettCounty)和各种用于港口管制、布雷、后勤保障的船只移交给了南越海军。在这一时期(1971年),美国海军和南越海军还击沉或阻止了所有11艘试图渗透的北越船舰中的10艘。到了1972年8月,南越海军彻底接管了海岸巡逻的职责,包括16个美国建立起来的海岸雷达监测站。

除了舰艇以外,美国海军还按照ACTOVLOG计划(ACTOV中关于后勤补给的部分),将许多战斗和后勤保障基地交给了南越海军。第一个移交的基地位于美寿,时间是1969年11月;最后移交的是美国海军在南越的主要基地,分别位于芽皮、平绥、金兰湾和岘港,时间是1972年的4月。

到了1973年,南越海军已具备了独自作战的物质条件。这支拥有42000名服役人员、超过1400艘舰艇的庞大队伍,从此以后开始独立面对自己的对手。尽管建立时间不长,爆炸式的扩充也颇具戏剧性,但这支仍在发展的海军还是有着巨大潜力的,但是真正的成长需要时间。

然而南越海军没能等到那一天。美国政府此时对于在东南亚的军事冒险已不抱幻想,并在1973年到1974年期间果断地切断了对南越军队的援助。南越海军不得不降低了50?任务量,河流上的巡逻和作战更是削减了70?考虑到弹药和燃料的储备状况,南越当局决定闲置超过600艘河流和港口用途的舰艇,以及22艘大型船只。尽管这一时期北越也没有在水道上投入军事力量,但对于南越来说,这样的喘息仅仅是暂时的。

1975年春,北越的地面部队发起闪电般的攻势,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南越地区的北部和中部,而南越海军在此期间几无用武之地,其船只和官兵也很快加入到第一和第二军战术区人员的仓促转移中。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克西贡,这时候,许多南越海军的船舰都开到了海面上,并在头顿西南方向的岛周围集结。这支由26艘大型船舰和其它一些舰艇组成的船队,载着30000名海军官兵及家属,以及一些平民,加入到了美海军第七舰队的航海序列中。在载上最后一批难民后,这支庞大的船队向着菲律宾的方向出发了。

挤满甲板的难民

南越海军短暂又颇具戏剧性的历程便在此画上句号。南越的海军官兵在战斗中也显示出了勇气与决心,取得了许多战果的同时,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惜的是,他们却难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戎克船(junk):“戎克”是中文网络上通行的音译,广义上是指各种中国式帆船,文中指各种体型不大的平底船。

原文地址:

RVNNav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