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游云南品美食绿海明珠

游云南品美食绿海明珠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是对普洱城市品牌整合后的再次定位。普洱也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普洱还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为其丰富的烹饪食材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普洱的四季风格各异,季节性的食材丰富多样。春季,繁花似锦,各民族吃花吃叶;夏季,百草丰茂,各民族笋吃菌;秋季,硕果累累,各民族吃瓜吃果;冬季,万物归藏,各民族杀年猪吃年饭,继而成为各民族的传统饮食习惯。普洱地区生活繁衍着14个世居民族,既有各自特色鲜明的民族饮食传统,又有相互之间影响而形成的共性饮食习俗。总的来说,普洱各民族饮食风味特色鲜明,普遍喜好酸辣、嗜好生食、偏好烧烤。

游普洱美景

01.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位于墨江县城西、昆曼大通道墨江段东侧,是昆明通往普洱及西双版纳的必经之地。墨江借助神奇的北回归线造就了神秘的“双胞现象”,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北回归线磁场与神奇双子井水共同作用下双胞胎神奇故事。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回归之门

02.茶海中璀璨明珠——普洱茶博览苑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建在距普洱市区29公里的营盘山上,占地300亩,海拔1700米,这里以万亩生态茶园为建设背景,青山环绕丘陵相拥,景色秀丽,是茶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茶博苑从普洱茶起源演化、发展嬗变、种植生产、民族渊源、加工包装、历史文化、收藏营销、烹制品鉴等不同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普洱茶的博大精深,是普洱茶的大观世界。旅游核心区由“普洱茶博物馆”“村村寨寨”“嘉烩坊”“普洱茶制作坊”“茶祖殿”“品鉴园”“采茶区”“问茶楼”“闲怡居”九个部分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观茶、采茶、制茶、吃茶、品茶、斗茶、拜茶、购茶的乐趣

普洱茶博览苑

问茶阁是万亩生态茶园的中心地带制高点,耸立在茶园绿洲之上,这座四层楼高的仿古建筑,一楼正南北方向敞开着巨大的门洞,上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远望就像来到了古长城某处烽火台。三楼是最佳赏景点,人立其上,轻风拂面,万亩茶山奔来眼底,视野内一片葱茏。南面是菜阳河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其余三方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茶园,一山连着一山,一洼紧逼一洼,直到天地相连的尽头。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幅激荡人心的瑰丽画卷。

问茶阁

03.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普洱西盟勐梭龙潭

西盟勐梭龙潭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城南侧,是一个天然的热带雨林淡水断层陷落湖泊,湖面海拔1140米,四周林翠山青、环境清幽、山峦叠嶂、碧水粼粼、水映山城、景色秀丽。南岸和西岸悬崖峭壁,东岸和北岸地势平缓,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内有荷花塘、湿地、龙摩爷圣地、圣水、蟒蛇谷、盘须岩、祈雨洼、将军岭、猴子崖、仙石凹、赎佛山、千指树、树包石、相思树、聚友滩、缅寺、观碧亭、王冠蕨等18个景点。

普洱西盟勐梭龙潭

04.犀牛归隐的地方——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

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东南31公里处,公园总占地面积216.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1.8、内有植物2104种,野生动物812种。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位于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和植被的过渡属性造成了区域地理成分的复杂性,丰富的植物资源构成了独特、多样、秀丽、清幽的森林景观。走进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山花遍野,古树峥嵘、苍藤缠绕,呈现出大自然的生态和谐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其中,犀牛归隐景点中的主角是南非白犀牛,它身体浑圆粗壮,皮肤光滑,眼睛小,耳朵呈管道状且可旋转,听觉灵敏。两只角长在鼻子上,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白犀牛生长在南回归线附近,那里干湿分明,食物充足,环境优美,这和北回归线上的普洱相似,非常适宜犀牛的生长。

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犀牛归隐景点

05.国家水利风景区——洗马河

洗马河水利风景区位于思茅边城东路顶端,主要依托洗马河建立而成,是国家水利风景区。相传三国名相诸葛亮带兵南征,曾在此洗刷战马,故名洗马河。景区时而碧水蓝天,林影倒悬,青山抱湖,天水葱翠恰似人间仙境;时而波光盈盈,动静相宜,生机岸然;时而山色空蒙、峰峦叠嶂、气象万千,犹如桂林山水。景区拥有9.49平方公里的水面,山水交融,设有走廊、花栏、草坪、高廊、竹楼、诸葛塑像、洗马群塑等人工景点,是思茅重要的风景旅游景点和城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洗马群塑

06.贡茶入京的起点——普洱茶马古道

云南以马帮运输茶、盐、粮食的古道有近千年的历史,马就像今日的汽车,在山路中将背上的货物运往各地,“茶马古道”因此而得名。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普洱市,距离城区5km。普洱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滇南茶叶集散贸易中心,素有银思茅、东南亚陆路码头之称。

普洱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景区内的茶马古道遗址是茶马古道南北走向中的重要一段,是贡茶入京的起点,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在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亚热带丛林中,远眺苍翠绵延的普洱茶山,品味源远流长的茶马文化。重走茶马古道,一赏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鹰抓鱼绝技,与走南闯北的马锅头围炉煮酒,在芳草连天的湿地里打马而过。

茶马古道遗址

品普洱美食

01.豆汤米干

普洱地区宁洱县城的豆汤米干远近闻名。普洱的“米干”象宽面条,其实就是云南的卷粉。不同的是卷粉是洁白的宽粉,米干色微红且较窄。在普洱,城市生活的开始是从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干开始的,普洱人闲适、恬静的一天,也从抑扬顿挫的“叫米干”声中开始。普洱各地都爱吃米干,不仅是早餐,正餐筵席中也少不了它。不只是卖米干的店多,米干的种类和吃法也多。如豆汤米干、花生米干、酸醋米干、鸡丝米干、牛肉米干等等。好的米干能从柔软中嚼出筋骨,吃起来温润软糯,松软可口。

豆汤米干

02.三尖角粑粑

三尖角粑粑是云南普洱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小吃。三尖角粑粑的特点是形如菱角,皮薄馅多,鲜美香甜,口感柔和,糯而不腻,口味多样。三尖角粑粑以普洱景东县的最为出名,口味最为地道,常见的口味有竹笋、茴香、韭菜加火腿或腊肉或鲜肉馅,花生馅、豆沙馅、芝麻馅、核桃馅等,一般三角四角是花生核桃,豆沙是圆形,肉类菜类是椭圆形。

三尖角粑粑

03.普洱舂米线

游云南品美食绿海明珠

舂米线是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特色风味小吃。清热消暑、酸辣开胃。舂米线类似凉拌米线,只是在做法上有所不同,先将辣椒、蒜、姜、豇豆、老缅芫荽、香柳和番茄等作料放在木臼里反复舂捣,充分激发出各种作料的汁水和香气。再加入煮熟的米线、香菜和秘制汁水进行充分混合,挤入新鲜柠檬汁,再辅以胡萝卜丝、黄瓜丝等拌均匀即可食用。

04.双龙麻脆

双龙麻脆,是普洱市墨江县的传统特色小吃,因生产地集中在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双龙连路村大寨村民小组而得名。据传,麻脆工艺是明朝年间从外地迁往双龙大寨的汉族屯民传入,初始为祭品,后逐渐转化为礼品和商品。其制作技艺彰显了当地传统的农耕文化,制作及食用麻脆与当地各民族节日民俗、社会交流活动紧密相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2022年,双龙麻脆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制作好的麻脆颜色主要是红、黄、白三色,形状主要有鸟、鱼、蝴蝶、石榴、桃子、十二属相生肖及原祖籍地节庆时剪贴的吉祥图案等数十种,成品用棉线串成串悬挂售卖。食用时,用热油炸脆即可,香酥脆甜,美味可口。

双龙麻脆

05.富邦腊肉

富邦腊肉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富邦乡的特产。富邦乡腊肉色泽鲜红、味美可口、色香味俱全,在乡内一年四季均可保存食用,远近闻名。富邦乡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由于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故风味独特。富邦腊肉肌肉呈鲜红或暗红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结实、富有弹性。可炒、蒸、煮,最简单的食用方法就是切成薄片码成一盘,蒸熟后食用,瘦肉红若玫瑰,肥肉透明如琥珀,腊味醇厚,味道鲜美。

富邦腊肉

06.磨黑炭烤牛干巴

磨黑炭烤牛干巴是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的特产。选用普洱磨黑当地牛肉,切成均匀的条状,再放上各种调料秘制而成,腌制入味后,用炭火慢慢烤制,不断翻烤,直到水分烤干为止。磨黑炭烤牛干巴可炒可炸,麻辣鲜香、嚼劲十足,喷香可口,唇齿留香,滋味奇妙。

磨黑炭烤牛干巴

07.鸡豆腐

鸡豆腐是普洱思茅地区的传统名菜,延续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当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鸡豆腐都是餐桌上必备的一道主菜。鸡豆腐是根据当地民族特征、区域特点、饮食习俗烹制的一道地方菜肴,以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制作技艺深受欢迎,2016年入选普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鸡豆腐

08.通关黄焖鸡

黄焖鸡是家喻户晓的一道名菜,全国各地都能吃到,各地的黄焖鸡又各具特色。云南的黄焖鸡独具特色,大理永平黄焖鸡和普洱通关黄焖鸡较为出名。从昆明至版纳沿线,老213国道线必须经过普洱通关镇,通关镇的黄焖鸡非常受欢迎。焖煮,与许多地方烹制鸡肉不同,通关的黄焖鸡非常考验食客的牙口。新鲜土鸡改刀后与生姜、香菇、干辣椒、秘制酱料经过炒制后稍微焖制,汤稠入味后即上桌,配上一碗鸡血煮苦菜汤即可。鸡肉鲜香可口,回味悠长,劲道有嚼头。2022年,普洱通关黄焖鸡制作技艺入选普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通关黄焖鸡

09.景东无量山火腿

无量山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腌制火腿的先决条件。无量山火腿制作一般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区,火腿肉质嫣红似火,个大骨小、皮薄肉厚,景东无量山火腿外观呈黄褐色或红棕色,横剖面肉色鲜艳,红白分明;瘦肉呈桃红色;肥肉肥而不腻,香味醇厚,且营养丰富。用指压肉感到坚实,表面干燥,在梅雨季节也不会有发黏和变色等现象,皮面边缘呈灰色。2022年景东无量山火腿制作技艺入选普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景东无量山火腿

10.无量山火腿木瓜鸡

酸木瓜学名木瓜,云南是世界上酸木瓜的主产地,酸木瓜味道芳香酸爽。滇西一带常用来给菜肴增加酸味,鲜品和干品均能入菜,民间喜用鲜酸木瓜煮鸡、鱼等食用,其中以大理白族及腾冲的“酸木瓜鸡”最为著名。景东无量山火腿木瓜鸡,鸡肉嫩而嚼头、汤色清亮、味鲜、香、酸微辣,是开胃美食。鸡肉的鲜香、火腿的咸味和木瓜的酸味完美结合,不仅味道独特鲜美,还有驱风、除湿、健胃健脾功效。2022年,无量山火腿木瓜鸡制作技艺入选普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无量山火腿木瓜鸡

11.彝族吹泡肝

云南滇西北的白族、彝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均有制作吹肝的传统食俗。传统做法是取新鲜猪肝,经过吹胀、腌制、天然风干而成。易于存放,可保存一年左右。食用时,吹肝洗净后,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凉拌吃,其味独特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景东彝族吹泡肝食用时多与老茴香根、猪五花肉同煮至熟,然后切成薄片分层装盘,食用时把猪三线肉夹在两块泡肝中间吃,故又名“泡肝夹肥肉”。其味麻辣鲜香微苦,并具有清凉泻肝火的功效。景东彝族吹泡肝凭借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风味特征,2022年入选普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彝族吹泡肝

12.澜沧拉祜烧鸡

云南的拉祜族主要集中在澜沧江两岸的思茅、临沧两个地区,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拉祜”原意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烤吃虎肉的音译。拉祜语称虎为“拉”,称在火边把肉烤香为“祜”。澜沧拉祜烧鸡制作简单,选用山地土鸡、姜、蒜、辣椒为原料。制作时,鸡宰杀洗净后放到火塘上烧掉细绒毛、鸡皮烧至微黄时,去除内脏改刀成大块,将舂碎的姜、蒜、辣椒等佐料与鸡肉一起腌制入味。最后将腌制入味的鸡肉用竹片夹住,放在炭火上慢慢烘烤,烤至肉色变黄,香气四溢时即可。澜沧拉祜烧鸡制作技艺2022年入选普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3.西盟佤族稀饭

西盟佤族,无论贫富几乎都喜好吃烂饭,所谓烂饭就是把米、菜、盐、辣子煮为一锅,熬成较稠的粥,农忙时,日食三餐,平时吃两餐。这种饭菜混合美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肴,也是他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美味佳肴。西盟佤族稀饭制作技艺2022年入选普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西盟佤族稀饭

14.马帮菜

清脆的马帮铃声虽已远去,但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还留在古道的青石板上。古时,马帮行走于茶马古道间,天亮启程,日落歇宿于山野路旁,风餐露宿,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化。马帮文化不仅带动了驿站周边的发展,还带来了各地的饮食方式和习惯,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味道——马帮菜。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当地的马帮饮食文化,是对岁月的一种回味,也是吸引游客用舌尖品味历史的一种体验。2020年,马帮菜制作技艺入选普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传统马帮菜的主要特点是就地取材、食材广泛、菜品繁多,味厚、味重、味丰。传统马帮菜有:锣锅烩饭、竹筒煮螃蟹瓜尖、锣锅煮肠子苦菜、一豆三吃、煮腊肉一菜两吃、锣锅帽煎腊肉、竹筒煮螃蟹瓜尖、锣锅煮肠子苦菜、锣锅帽煎干肠、子母火烧干巴、火烤豆豉、锣锅杂菜、石头汤煮鱼、野芭蕉心炒腊肉丁、腊肉汤煮干板菜等。

马帮菜

15.普洱杀猪饭

热情好客的普洱人,杀猪当日,烤肉喝酒,异常热闹。“红肉”和烤肉是杀猪菜中的亮点。炭火架上吱吱冒油的五花肉、猪皮、排骨,配上当地的特色蘸料,垂涎欲滴。煮熟的猪肉拌以生猪血、橄榄树末、盐、味精、小米辣、花椒等佐料,望而生畏,吃罢却异香无比。其次,蘸水白肉、笋炖肉、小炒肉、炒猪肝等也异常诱人。

普洱杀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