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古陌茶山行探山寻水
- 旅游攻略
- 用户投稿
- 2024-01-31 12:38:18
探山寻水觅春茶
春山谷雨前,
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
清和易晚天。
古来,春茶都是茶友的心头之爱。一入惊蛰就迫不及待的想品一口早春的鲜叶,相较其他季节的茶叶春茶经历了冬藏,它慢慢积蓄能量,待到春发时便有一股饱满的清鲜之味,耐泡度高,一口入喉就如春风拂面,故而深得茶友喜爱。
三月中,古陌的春茶小分队已经在西双版纳集结准备把茶山走一遍,带大家揭开春茶的神秘面纱。我们从南糯山出发,一路经布朗山再到古六大蛮砖、革登、倚邦。深入茶区看看今年各山头的春茶长势,哪里的茶好一看一品便知。
南糯拜访茶王树
早晨六点,我们的车就从昆明出发了,到达南糯山时是下午三点。车子一路环山而上,属于南糯山的声音只有半山以上能听见,越向上越能听到茶树所栖息的环境的声音。刚下车一身的疲惫就被水车上的溪流声带走了,鸟语不断轻柔的打在肩头,脚步就更为轻快。
峰回路转现茶农
产品总监金轮法王说,南糯是我们此行茶山中路况最好的山。顺着小径前行,小径两旁就是成片的茶树,不时能看到茶农在采茶,嫩绿的茶叶松散的装在麻袋里躺在路边。
来南糯山的目的是看看这里的茶王树,算是行程开始时的一种仪式感。南糯山最早的茶王树基部径围达1.38米,树龄800多年,可惜在1994年死去。我们看到的这一棵是后来半坡寨古茶园新命名的一棵。
喜爱喝茶的朋友们会很熟悉,在茶区里各山头都会封一棵茶王和一棵茶后,茶农们也希望能借茶王树之名让自家的茶叶卖出去。茶王树的年龄越大承载的茶园历史就越厚重,给茶树封王封后的习惯慢慢传承下来,久而久之这棵被封王的茶树便成为当地做茶人的一种骄傲,也算是这片茶园的一种精神。
一般年龄最长产量不错的树会被封为茶王树,其实它王者精神就在于它的“古”。古树茶是近几年兴起的普洱茶概念,年代越久所产出的茶叶茶气越持久,有骨灰级茶友甚至能喝出杯中茶叶的树龄,纯料古树茶口感汤色和营养成分如红酒一般,将随着年份而与日俱增。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以时间作为标杆的茶树就很难造假了,并且存世较少,所以古树茶具备很高的升值空间。
古树茶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已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并且能够抵抗各类虫害,无需使用农药,是非常生态天然无污染的茶。由于生长时间长,其根部深入土壤非常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矿物含量高,故而口感醇厚更具香气。古树茶的这些特点,使其比台地茶价格高,极具价值。
访完茶王树天色渐暗,我们也驱车离开南糯,带着对茶王树的憧憬,准备第二天的布朗山之行。
“
一山一树雾春意,
一心一意觅春茶。
”
布朗修行和哈尼寨子
在布朗山上,一路看到贺开寨子路边放养的小黑猪绕着茶树走,还有忙碌的老班章村民,便知这是春茶农忙时,春芽开在树头,一波一波农忙后茶友们就可以把这里的春天喝进肚里了。
我们落脚在老曼娥的一个寺庙里,这里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修身修行的地方。烈日在屋外盛开,屋内法月尊者不紧不慢的泡着茶,和我们讲布朗族与佛教和茶叶密不可分的故事。相传布朗山上的小沙弥每日念佛经困倦时,就去山上玩,无意吃到一种叶子下肚后感觉神清气爽,自此便形成吃叶子的习惯,到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茶叶。
在这里,茶叶起先是一道菜品,布朗族学会了把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装进竹筒加水存放,过一段时间这青嫩的茶叶就附上一股可口的酸味,惹人喜爱,在炙热的午间来上一口,酸味配上茶叶的清香就能让人胃口大开,人们便把这叫作“酸茶叶”,让它作为一种食物流传至今。渐渐的,茶叶变成了布朗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做成一道菜或是冲泡来喝都离不开茶叶了。
GUMO
探山寻水只为一杯好茶
法月尊者递来一杯茶,苦味过后是一阵很明显的甘甜,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茶山也会产出不同的茶叶性格,老曼娥的地界里寺庙居多,这里的茶似乎就通了佛性,尊者说这茶叶的味道,就是修行的味道,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品这一杯茶,能体味到人生的先苦后甜。老曼娥的茶里装满了佛家的修行之道,可谓苦尽甘来。
临行前法月尊者送我们三本讲解佛理的小册子,嘱咐我们看完放在高处,一种对信仰的崇敬慢慢与茶味融在一起,化入身体。
下午古陌的春茶小分队受邀来到卫东,不同于老曼娥的布朗族风味,这里的茶出自哈尼族之手,少了些佛前的清苦多了些哈尼的柔软。
卫东的哈尼寨子一排一排挨着,前后不过三四米宽的小路,这个距离能聚人间烟火,在这里生活的声音也一刻逃不过这寨子。傍晚阿姐手上盘子一倾,菜就在锅里嗞嗞响,她说还没嫁过来的时候,就很喜欢这邻里的和气感。穿过楼间,燕子呢喃环绕在瓦梁上,远处山溪汩汩流下逐渐清晰,和着洗衣服的声音、砍柴的声音,恰似俞伯牙偶遇钟子期。偶尔一个大姐走过,背上要趴着一个有奶气的小孩,像是吃过饭了,再去闻闻别家的柴火味,是不是和自家的一样熟悉。再晚些,余晖躲到山的另一边,楼下炒茶的香味又缓缓入鼻间,香味越来越浓,轻烟合着夜色烟气升起,与烟囱里冒出来的炊烟和远山的雾混在一起,似是为这里的茶树盖上一层被,增添很多朦胧美。
好山好水好茶
这一路五米一棵茶树,十米一个炒茶的锅炉,与茶形影不离的生活是茶山上的常态,正应了那句“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基础的生活里是离不了茶的。
生态蛮砖
告别南糯和布朗山,古陌春茶小分队正式踏入我们此行的重点路线——古六大茶山。
古来记录的茶山与现今的叫法不统一,为了确定其脉络,西双版纳自治州人民政府派出考察队走访村寨调查,经过多番考察,最终确定古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漫撒、蛮砖和革登。从地图上看,六大茶山山水相连,全部位于亚热带气候的西双版纳。
古六大茶山上的茶树基本在300年以上,年代最久远的上千年。这片区未受到第四世纪冰川的破坏影响,保留下来的山茶科植物繁多,经过上百千年的风吹日晒,早已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无需人工养殖而保存下顽强的生命力。古六大茶山上的古树茶,其珍贵点就在于其不可复制性,假如遭到破坏它无法重来一次立刻生长出来,而时间越久茶树所产茶叶茶气越足越深厚,独一无二的生命线使得六大茶山上的茶叶弥足珍贵,明清时期最盛名之时,皇家专门制定了贡茶制度,指定几个山头茶为贡茶。
在世代种茶的丰哥带领下,我们徒步翻越了蛮砖山。
蛮砖山是古六大茶山中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成片的茶园较多。我们早晨五点起床从象明出发,到达蛮砖时六点多,天还未明先聆听到“百鸟朝凤”的盛乐,等第一缕光穿透山间时,身旁的树叶随着晨气开始向我们点头,偶尔遇到一片白花树,一片绿色中又多了几分纯净的视觉体验。
蛮砖山坡度几乎是七八十度,是自上而下生长的,我们上下山间大多需要手脚并用,稍不注意就会滑下山坡。这里的茶树大多生长在半山腰,茶树身旁有各式乔木大树,找到茶树需要先朝山谷下走,回程再爬上来。丰哥一路带我们走一路给我们介绍植物种类,很多都可以摘下来吃,同行的摄像师丁不三一路走一路问“这个可以吃吗?”完美的发扬了吃货的精神。我们在蛮砖山的山谷中还找到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写的红豆,还有黄色的酷似西番莲叫不上名的水果,酸酸甜甜十分可口。丁不三说,在这样生态的茶山里根本不用担心会被饿死,随手都可以摘一些植物下肚。
GUMO
除了植物,还能随处看见大长腿蜘蛛或者很多叫不上名的昆虫,足以见得这里生态之好。
蛮砖的茶叶一直被认为极具收藏价值,它有厚度有浓度有稳定度,正是这样的生态环境才养育出的品质。古小陌的《小陌解茶》中提到过,“初泡涩底偏重,但继续喝下去六泡以后甜感凸显,回甘猛烈,茶汤的稳定性非常棒,到十五六泡后,虽然茶汤浓度渐弱,但是甜感依旧,茶气可以吊到二十泡,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SPRING
TEA春茶的味道
正午太阳升至头顶,蛮砖山气温升高,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与很多大树得以生长,只是体感温度上升,走在非茶区的山间很难被太阳直射在皮肤上。长有古树茶的地方又能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才生出蛮砖这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茶叶。
看到蛮砖古茶树我们即激动又成就,每年春季探山寻水,其实就是为了能找到最棒的茶树做一杯好茶,在蛮砖山,古陌挑选了300年的古树茶,茶汤浓、滋味足、野韵强,迫不及待的把茶样拿回来冲泡尝鲜,如果可以,这些茶就会在我们的专营店和茶友见面。
淌过山谷的溪水,见了草丛间的长腿蜘蛛,捡了落在丛中的红豆,古陌春茶小分队的队友每人裤子上都挂了些泥土,我们总算来到山头。嘴里还挂着刚刚酸果的味道,听丰哥和我们说蛮砖的民间历史,说起丰家在蛮砖的地位,太阳渐渐跑到山那边,我们的影子被拉长了。余晖下我们与丰哥小酌一杯,趁着日月交辉之时炒了傍晚的第一锅茶,每一片茶叶上,都见证了我们穿行山间的脚印。
SPRING
探寻春茶
春茶GUMO|TEA
探山寻水觅好茶
THEGUMO
THESEA
THESEA细寻革登
一进革登山的地界,大风吹得树叶沙沙响,相比南糯山姑娘般的性格,革登更像一个汉子,有些许硬朗和严肃。
在古六大茶山中,革登面积最小,却是六山中至高点。站在革登的山头朝远处望去能看到“孔明山”,在革登有个关于孔明和茶的传说,相传革登山的少数民族认为是孔明教他们种的茶树,为了感恩孔明,将孔明山看作是孔明的化身。在很久以前,每年茶农要采摘茶叶时,都要到孔明山上拜一拜茶王树,他们尊孔明为茶圣祖。
革登的山路险峻,要找到古陌要寻的300年古树茶,需先下行一段时间,遇见小溪再在山的另一面向上攀行,有品质的茶树就栖居在半山腰最险峻的地方。
GUMO
春茶
探山寻水
下行的路有一段可以用摩托车穿行,刚一个左转弯又会迎来一个向右的急转弯,若不是熟悉路况的村民,很有可能连车带人一起滚下山腰,我和孙二娘同车而行,大概由于两个人的原因,骑摩托的小哥没把控住车撞到了山壁上,所幸没有人受伤。
GUMO
探山
为了心目中属于革登的浓郁金银花香,我们一行人坚持越过小溪找到茶园,丁不四先生不幸在此第四次落水,倒是给同行的人增添了一个笑点。革登的山坡几乎也承八十度,我们一行人需要杵着拐棍一人拉一人的同行。革登山在历史中属于衰落的一脉,高处植被破坏了很多,其衰落和莽枝茶山的战乱有些关系,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
但即使如此,仍然改变不了它曾经在历史上辉煌过的岁月,在革登一棵年产5石的茶王树曾载入史册,自此便给革登留下了尊贵的血脉。加之其独特的性格产出的茶叶,确实拥有顶级的汤感舒适度,从六大茶山中脱颖而出。如果家中存有革登茶,每三到五年其汤感浓度都会有一个质的转变。
不盲目追逐名山,我们深耕六年探山寻水,只为在细枝末节处找到最高舒适度的好茶。古小陌曾说,革登茶不易得,得必好茶。
告别倚邦
倚邦,这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名字从少数民族优优的口里说出来多了几分历史感。本次出行对于倚邦的了解,是从故事先开始的。我们停留在优优家做茶的地方,品几杯刚做出来的春茶,听他说起倚邦曾经的繁盛和落寞。
历史上倚邦共经历了三次破坏,一次是明清时期皇帝要收了这里的茶园做贡茶园,村名不愿意便把茶树一砍了之。第二次是曾经的回族在这里居住,在山上为了挖矿毁了一些茶树,第三次是大跃进的时候,具体情况我也不大清楚了”。说起这三次倚邦的毁坏史,优优有些无奈。毕竟这里曾经繁华过易武,如果不是倚邦的落寞,易武也还没有崛起。
因为三次破坏加之长时间的民族械斗,现在的倚邦和革登一样,几乎没有完整的茶园,保存下来的古茶树十分不易,留下了好茶就更不易。
停留在古六大茶山的最后一天,我们的车缓缓驶入倚邦。村民叶哥带我们翻越山头,仍然是八十度的斜坡,这次更困难的是斜坡上长了会叮人的植物,爬行的时候要格外小心,被叮到皮肤就会立刻红肿又痒又疼。今年我们在倚邦挑选了八百年的小叶倚邦古树茶,存量非常少。这些古树上产出的茶往前三百年,正是送往皇宫的贡茶,待以贵客我们通常都会拿出倚邦这样的茶,从干茶到汤水、杯香再到叶底,这茶都是一直香,倚邦的香气号称六山茶香之魁。
小步在傍晚的倚邦,前方总有三五成群的采茶人归来,大多为少数民族,我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自远而近的嘤咛声总是伴着一股茶叶鲜叶的香气飘来,使人陶醉其中。途中我们偶遇一位阿婆,她带着防虫帽子在采摘茶叶,七十五岁的阿婆有四个儿女仍然在采茶,她笑说自家儿女多茶地不够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回叶哥家途中,已是黄昏与夜色接驳的时间。这时候的倚邦很美,它像是黛玉潇湘馆里的窗帘,绛红色、橙色、粉色、紫色层层堆叠在天边。吃完农家饭,我们一行人便和叶哥告别驱车离开了。
GumoTeaindustry
GumoTeaindustry
一片茶叶从树头采摘下来经由翻炒和晾晒到盖碗再入口,至少需耗时两天,古陌春茶小分队本次茶山行用七天见证了这一过程,每日在日出前出门,日落而归,我们探山寻水,就想找到好树寻到好茶。
从南糯山走到倚邦,古陌团队完成了自己的探索之旅,身上被蚊虫叮咬的包、车被卡在山路的沟、滑竹梁子遇见的青蛇、摔在蛮砖的跤、革登让人落水的溪流、黑了两个色号的皮肤……每个瞬间都还历历在目,待到最满意的那杯茶汤入口,上千年的古树已在身后,我们的行程也在此结束了。杯中那一片春叶,也完成了从枝头到盖碗的旅程。
探寻好茶
春茶
GUMO
探山寻水只为一杯好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