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让你吃出花样的热带小城
- 旅游景点
- 用户投稿
- 2024-01-22 16:59:46
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首府景洪时,展现出的是它温婉的一面。江面宽阔,流速平缓,经常像镜子一样折射出城市的倒影。澜沧江把景洪一分为二,一边是在花巨资为游客打造的告庄西双景度假区,一边是风貌古朴的老城区。我没有选择住在散发网红风的的告庄,而是落脚朴实到有些“土气”的老城。它离热带花卉植物园、曼宁公园等我要去的地方不远,还临近江边夜市,生活气息浓郁。
澜沧江畔本文均为刘华图
每当夜幕降临,老城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江边夜市。我在酒店换上像当地人一样的短裤和人字拖,步行十来分钟,来到位于澜沧江边高高耸立的防波堤上方的江边夜市。美味飘香,夜色温柔相较对岸告庄“东南亚最大的夜市”,眼下的江边夜市显得有些落伍,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它吸引人之处。在这里随时可以找到怀旧氛围,甚至有些魔幻的不真实感。摊位随着夜幕降临被快速搭起来,多数出售千篇一律的平价服装、手工艺品小百货、手机配件等,但在它们当中也不乏一些另类的存在:这边,打着“辽宁千山第一卦”幌子的男子正口吐莲花,用一口浓郁的北方口音给某路人断出人生凶吉。那边,天知道一辆报废的老爷车是怎么被搬上来的,旁边摆着一地旧货古董。旁边,三个穿白色大袍的巴基斯坦人载歌载舞,一个打鼓一个唱歌一个跳,时常角色轮换,三人都能说流利的英语,见谁好奇站下就拉上你开聊,推销手鼓、他们乐队的CD和正在进行的现场表演。除了卖货,也有些摊位提供现场服务,掏耳朵画指甲做睫毛手机贴膜,还有在傣族人中十分流行的纹身。不过,任何一个夜市上最有人气的一定是餐饮,这里也不例外。
夜市最受人欢迎的地方:美食
饮食区域位于夜市两端,是多数顾客到达和离开都要经过的地方。摊子以烧烤或饮料甜品为主。摆摊的通常是夫妻档,一人在前面揽客点单收钱,一人在面对座位的炉前烹制食物。我选了一家看上去人气颇旺的坐下,入乡随俗地在没有菜单的情况下看着食材点菜:烤罗非鱼、包烧猪皮、菠萝芒果糯米饭。老挝啤酒刚被倒满时,从江边吹来一阵凉风,温吞而味道寡淡的啤酒,仿佛瞬间变得略微顺口了些。不一会,菜上桌了。顿时香气弥漫。热带烧烤的香料给食物增色不少:罗非鱼朝上的一面,辣椒粉完全渗入肉身,和下面被烤脆富含油脂的皮一起入口时,香茅画龙点睛地提味许多。包烧是西双版纳特色烹饪手法——将食材包在芭蕉叶中在火上烤。带着植物清香的猪皮吸满自身油脂与作料混合的酱汁,入味又层次丰富。在吃完一堆烤虾烤贝烤螺的各种串烧后,菠萝芒果糯米饭适时登场,粘润丰腴的糯米和菠萝的甜、芒果的香、椰浆的浓滑组合在一起,是再适合不过的主食,装满一只菠萝的饭,很快被我吃得见底。
罗非鱼
甜品摊不用明火,靠的是调配的功夫。泡鲁达的招牌一路上看到很多次,这次我直接点了一个:加了冰的椰奶底中最上面浮着两块吐司,因为刚刚被投进去,烤过的面包焦脆感还在,西米弹牙、木薯冻口味奇特,下面的各种热带水果块让椰奶的味道格外清爽。我拿着边走边喝,身旁,门口排队的迪厅中放着快节奏高音量的摇滚。远处,告庄西双塔林立的高楼倒映在静谧的澜沧江上。水中,有人打着手电站在浅滩里摸索。微弱的光,映出他们的轮廓。菜市场,像个植物园清晨,我被突如其来的雷雨暂时困在某个屋檐下,于是有机会欣赏一下城市风景:路两旁笔直高耸的椰子树最高处的叶子几乎连在一起,给整条街带来了热带地区需要的阴凉,街上比汽车更多的是来来往往的是摩托,路旁大排档还没收摊,昨晚两桌客人的酒局还在继续。雨后,我来到西双版纳人气最旺的景洪农贸市场。凌晨两点就开了的室内批发大厅此时多数已经收摊,后面的零售部分则刚刚摆上,迎来包括我在内的首批客人。走道旁和入口位置的水果区域首先让人感到清晨的美好。作为热带当家物种的芭蕉以霸气的外观出现:它不是一把一把分开,而是整串整串带着中间的粗杆挂着,仿佛还长在热带雨林里的树上。不同品种、大小、颜色深浅的若干串就像一面植物背景墙一样,在主人身后。摊主则时常拿起锋利的刀,根据顾客要求手起刀落割下一把,除了芭蕉,摊子上还放着枕头大被对半切开,露出金黄色饱满果肉的菠萝蜜。旁边一家品种更丰富:蛇皮果、莲雾、芭乐、椰子、番石榴、火龙果……热带水果大多不受季节感影响,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能让人享受甜蜜的味道。
剖开的菠萝蜜
芭蕉浑身是宝,除了果实,能吃能用的还有花和叶子。芭蕉叶相对常见,它包裹各种食物烤制,其香气可以除腥。当作为糯米饭的食器时,它表面的蜡又能克服糯米的黏。芭蕉花只有热带地区可以见到,藕荷色的水滴形状,有点像未开的荷花花苞,不过要大得多。
南瓜花
花是能吃的,这件事对云南人来说一点不新鲜。在景洪,可以入馔的花朵据说可达百种以上。往周围扫一眼,我就看到了曾经吃过的节瓜花、南瓜花、没尝过味道但认得的茉莉花、苦刺花,以及以前没见过的海菜花和芋头花,我用手机上的软件知道了它们的名字。平时在丛林、植物园中才能用到的应用程序“形色识花”,竟然可以在西双版纳的菜市场里大显身手。又经过一番打听,我搞清楚了吃法。海菜花的花朵与南瓜一起煮汤,清热消暑,花茎切小段和腌渍的辣椒同炒,则是下饭神器。处理过的芋头花和过油茄子炖炒,是很流行的家常菜。听着做法,我眼前仿佛看见傍晚的傣家院落中,这三样菜热腾腾端上餐桌的情景。
芭蕉花
丰富的色彩在市场中无处不在,刚刚摘下的各种辣椒堆满一个摊子,从暗红、鲜红、橘黄、到橙色、翠绿、暗绿,像色谱一样丰富,虽然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辣,但对于当地人来说,其用途就像不同场合穿着不同衣服,有严格的规矩,一点马虎不来。旁边是另一种广受欢迎的当季食材——菌菇,尽管颜色没辣椒那么鲜艳,但同样让人着迷。其中的松茸虽然因为名声在外被炒起身价,是全国公认的高级食材,但它在识货的云南人面前并不是最受欢迎的,这里的主角恐怕要数各种鸡枞菌,它们被称为“菌中之后”。青鸡枞、黄鸡枞、白鸡枞不光是颜色不一样,做法吃法,讲究很多。此外,牛肝菌、干巴菌、虎掌菌,以及传说吃不好可以“看见小人”的见青手……此时到了菜市场最忙的时段,无论顾客还是摊主都无暇回答我的提问,我只好再次求助手机软件,不过识花软件在菌类面前,有些不太灵光……
市场的丰盛
当年久居云南的汪曾祺没少逛这里的菜市场,他说“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在景洪的农贸市场,我也感到了汪老所说的“生之乐趣”,不仅如此,我还像走进了一个热带植物园,上了一堂让人眼界大开的博物课。出城寻食出了市场,我四处寻觅适合当早餐的糯米饭,一种传统傣族食物。“要去寨子里,才能吃到地道的糯米饭。”路遇的当地人给出这样的建议,他告诉我,曼贺纳古寨外有家糯米饭很正宗。曼贺纳古寨据说有千年历史,听当地人说这里曾经耸立着辉煌的大金塔,不过如今早就风光不再,完全无法想象往昔的模样。山寨气息浓厚的古寨门楼外的路边,有一排摊子中,我一眼看到了要找的糯米饭。虽然是一个仅能外带的简陋路边摊,但身穿缀满刺绣的火红傣族传统服装的摊主跟前,排着不少人。流程是先买糯米饭,然后在各种装在不锈钢盆的配菜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加入。我点了大约二两的半份米饭,要了两块腊猪肉、腌酸笋、某种渍过的海藻、酸豇豆和麻辣豆皮。白饭被展开平摊在透明塑料袋中,各种配料盖在饭上。挨着糯米饭摊子的是一家小餐馆,我又在那里点了一碗饵块,顺势找了座位。饵块汤鲜粉滑,糯米饭的软糯,各种配菜味道浓烈刺激。这样的简单一顿,让人元气满满,胜过不远处某五星级大酒店中的高级自助餐。
糯米饭的配料
开车南行,不久路过一片热闹的区域,这里是基诺乡的市集。生活在这儿的是1979年才被确认为中国第56个民族的基诺族。在一个店铺里,头戴白色麻质绣花边帽子的男子正专注编织,他手中的不是丝和针,而是藤条与竹坯,周围满是他制作的各种成品:笸箩、饭盒、盘子、小桌……几乎无一不与饮食有关。门外,烤架上鲜红的番茄被烤得表皮焦黑、滋滋做响。烤软的番茄去皮,与小米椒、青柠等食材在竹臼中被舂碎,就是西双版纳饭桌上无处不在的“喃咪”。我坐下休息,点了喃咪配烤竹笋,烤过的竹笋去掉涩味却留下了香甜,我前一秒还在赞叹它和喃咪绝搭,但马上就在喃咪辛辣的后劲面前败下阵来,幸好还点了个冰镇椰子,叼着吸管猛吸上几大口,总算盖过了一些辣味。
烤番茄
在下一站橄榄坝旁勐罕镇路边的摊子,“老挝凉拌”的招牌比烟熏火燎的烤炉让人更心生宁静。经过店主在我和说老挝语的厨师间一通翻译,我点好了凉粉和凉拌芒果。凉拌芒果是青芒果配着花生碎和众多新鲜的热带香料,凉粉中是树番茄流淌出的丰富汁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加入很多冰块让食物沁凉。老实说,这顿下午茶对于我算不上美味,食物太酸,百香果汁太甜——可能这正是烈日下食物所需的味道。在暑热稍稍褪去的傍晚,我一路开到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钻进了那座郁郁葱葱的植物王国。在雨林里见过了各种蕨类,到芭蕉园里看到挂满花果到芭蕉,并且弄明白芭蕉花与果实如何生长后,我在日落后穿过连接植物园出口的吊桥,钻进江边的傣楼中欣赏风景。罗梭江此时展现出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夕阳染红天际,一叶小舟由近而远,成为水面上一个剪影,在壮观的场景下格外渺小。
植物园让人身心宁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