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为什么会长大尾巴
- 旅游景点
- 用户投稿
- 2024-01-22 18:09:19
点击上面蓝色文字↑↑↑订阅我们!
搜索微信号:bowuzazhi或博物
孔雀外貌华丽高贵,堪称现实版的凤凰,但谁知它的“凤鸣”却凄惨如鬼叫。它以“大尾巴”能开屏而著称,但其实它还有真正的小尾巴隐藏在彩屏之下。多年来,生物学家们对孔雀“大尾巴”的功能一直争论不休。
鸣叫的蓝孔雀
魔鬼嚎叫
傍晚时分,我和朋友们漫步在度假山庄的小树林中。突然,“嗷——”,“嗷——”,接连两声非常恐怖的嚎叫声传来,让我们不寒而栗。
这叫声不是猛兽那种“低音炮”,说它高亢嘹亮,却有饱含古怪凄厉的阴森感。同行的女士都表示担心,觉得这声音非人间所有,不禁怀疑此地会不会有鬼啊。林中恢复了安静,只有我们几个人脚踩落叶的沙沙声。众人情绪尚未稳定,“嗷——”,那声音又响了起来。不过这次我们并没有太过惊慌,因为顺着声音的方向,透过树干间隙望去,我们看到了恐怖之声的制造者——正是白天在山庄草坪就看到过的那几只孔雀!没想到,犹如神鸟凤凰一般美丽的孔雀,叫声居然这么难听。
求偶时,雄孔雀会不断地打开尾屏,围着雌孔雀打转,展示自己的魅力。
“大尾巴”不是尾巴
提起孔雀,自然就想到开屏。但凡亲眼见到孔雀开屏的人,都会折服于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惊叹世上竟会有如此美丽的大尾巴。
人们总把孔雀身后拖着的大“扫把”称为尾巴,毕竟按常理讲,动物身体最后端的部位都是尾巴。其实,雄孔雀的“大尾巴”真不是它的尾巴。平时雄孔雀偃旗息鼓时,我们看不到它尾巴的真貌,而开屏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正面,欣赏那耀眼的华丽羽扇,没有谁特意去转到它身后看屁股。但只要转到开屏的雄孔雀身后,就会发现,在尾屏中心靠下的位置,还有一个类似诸葛亮鹅毛扇样子的“衬裙”——这才是雄孔雀真正的尾巴,而平时我们所说的孔雀尾巴,只不过是它超级延长的“尾上覆羽”。
屁股上的“羽扇”,才是孔雀真正的尾羽。无论雌雄孔雀,尾羽平时都被尾上覆羽遮住了。
此外,开屏也不是雄孔雀的专利。雌孔雀虽然长得比雄性寒酸些,尾上覆羽没那么长,但它们也会有“开屏”的行为。不过这样的行为,更多是为了赶走其他同性的竞争对手,或者向它的孩子们发出危险警告。
“大尾”之谜
孔雀虽不善飞行,但在野外,它们有时也会飞到树上躲避地面的天敌。傍晚,孔雀还会飞到树上过夜。
在飞行过程中,“大尾巴”看上去确实有些累赘。
虽然雄孔雀的超级“大尾巴”看上去华丽无比,但在自然界,雄孔雀拖着这么一个大扫把,也确实有些累赘,不仅影响行动,视觉上也太过招摇,很容易被天敌发现。
但时至今日,雄孔雀依然生存得好好的,这样看来,这个大“尾巴”的益处应该超过它的弊端,至少不会影响孔雀家族的正常繁衍生息。生物学家们也对这个大“尾巴”的生存意义兴趣浓厚,各种说法解释层出不穷。
因为雄孔雀在繁殖期里会频频开屏,围着雌孔雀炫耀,这个大“尾巴”也多被猜想是雌性的“性选择”导致的。有研究表明,雌孔雀在择偶过程中,确实会选择那些尾屏上具有更多眼斑的雄性。而且有实验证实,如果把一只雄孔雀尾屏的眼斑剪掉些,它受雌鸟欢迎的程度会大大降低。另有实验也证明,拥有更大“尾巴”的雄孔雀,其野外生存和躲避天敌的能力都要强于小“尾巴”个体。
希腊神话中,孔雀尾上覆羽末端的眼状斑纹,是百眼巨人的一百只眼睛变成的。对孔雀来说,这么多“眼睛”在开屏时闪闪抖动,既能获得雌孔雀的芳心,遇到危险时也可能有警示、恐吓入侵者的作用。
不过也有研究者怀疑,雌孔雀在不同生活环境下,会有不同的择偶标准,而不单单是看“尾巴”大小。他们认为,雄孔雀开屏并不限于求偶,这种行为也有向敌人和竞争对手示威的意思,以显示自己强壮和无畏,“大尾巴”可能更多地是出于其他方面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性选择的目的。
在生命科学中,类似的许多说法(如前文提到的鹿角)都无法得到确凿“证实”。正因如此,雄孔雀“大尾巴”的意义一直没有定论。然而由于孔雀的美丽,研究者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从未减少,各种学说争议也将继续。
蓝绿白杂,各领风骚
孔雀高大美丽,归根结底还是雉鸡家族的一员,属于鸡形目鸟类。它们的习性和其他雉鸡类相似,多在地面行走活动,觅食各种植物种子、果实、昆虫,甚至捕捉蛇和鼠类。
只因它们美艳绝伦,又好养活,在我国,基本只要是个动物园,就会饲养有孔雀,在一些别墅区、度假村,也会放养些孔雀来提升档次。这些饲养的孔雀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蓝孔雀,顶多夹杂着少数白孔雀。它们都不是本土物种,而是从印度引进的饲养群体。
蓝孔雀在佛教、印度教中都被尊为神鸟,不过因为驯养简单,如今就连普通养殖户都能养一大群,就不显得那么高大上了。
蓝孔雀也叫印度孔雀,是印度的国鸟,原本分布于南亚地区,特别是孟加拉、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它因貌美又易于驯养繁殖,被引进到欧洲、澳大利亚、北美等许多地区,成为最流行的孔雀种类。成年蓝孔雀雌雄差异很大,雄性色彩斑斓,靛蓝色的长脖子是其重要特征,而雌性就黯淡许多,不仅没有华丽的“大尾巴”,浑身也以灰褐色为主。
而我国古代艺术品上的孔雀,是另一个物种——绿孔雀,又称缅甸孔雀、爪哇孔雀,是缅甸的国鸟。绿孔雀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的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爪哇岛等地,国内20世纪以来基本只限于云南西双版纳。绿孔雀有两点与蓝孔雀不同:一是颈部有绿色光泽的鳞片状羽毛,不同于蓝孔雀的宝蓝色脖子;二是雌性绿孔雀几乎与雄鸟同样美丽,只是少了个“大尾巴”。
开屏的绿孔雀,它们的颈部是翠绿色的,不同于蓝孔雀的宝蓝色。
可惜在国内由于过度捕捉,野外已经很难见到,有报道称西双版纳的野生绿孔雀已不足百只!而且绿孔雀的习性比蓝孔雀更加敏感、好斗,人工饲养难度较高,动物园和饲养场里的个体也经常跟蓝孔雀杂交,导致“血统纯正”的国产绿孔雀在国内难得一见,十分遗憾。
动物园里还经常有一种通体洁白的白孔雀,它并不是一个孔雀种类,也不是白化病,而是蓝孔雀的一个变种。它和白化个体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眼睛并非红色,而是蓝色。也有一些蓝孔雀的变异个体,因变异程度不完全,形成蓝白绿相间的模样。这些“杂色孔雀”,有些人觉着好看,但也有人认为它们看上去像得了白癜风。
白孔雀,人工培育的蓝孔雀变种。
一直以来,孔雀都被视为亚洲东南部的特色物种。然而20世纪30年代,动物学家在非洲西部的雨林里,又发现了一种刚果孔雀!这种孔雀比两种亚洲孔雀小得多,雄鸟从头到尾只有60~70厘米长,体重不超过1.5公斤,还不如一只大公鸡。它们既没有长长的尾羽,也没有典型的孔雀头冠,而且雌性的羽色比雄性更鲜亮。刚果孔雀是亚洲孔雀的表亲,上千万年前亚、非两洲之间还有广阔的雨林相连,孔雀家族分布范围很广。后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刚果孔雀与亚洲的表亲隔绝,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
刚果孔雀的雄鸟,颜值比两种亚洲孔雀差多了。图片来源:
刚果孔雀目前只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的部分地区,也是该国的国鸟。孔雀一门三种都被选为国鸟,也够牛气的。
撰文/汪洋张彤彤
责编/张瑜
本文来自《博物》杂志
点击下方“阅读杂志”参与投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