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人文草木书摘

人文草木书摘

Kindle标注笔记

KindleMate,2020-11-0818:29:25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苏生文)

l序

l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争战,都与争夺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衣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水源、人力等资源有关;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平等,根源也在于对这些“资源”的分配和占有的不平等。另一部分草木,则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通,成为赏心悦目的庭院树木或精致盆景,成为寄托某种思想与情怀的象征植物,承载古老文明起源传说的“神圣植物”,沟通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的媒介植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文草木。

l苹果的故事

l而在中国,它曾经有过很多个名字,“柰”“林檎”“花红”“苹婆”,而它真正被叫作“苹果”的时间,却不足四百年。

l一、“金苹果”与“禁果”

l苹果,其实并不起源于欧洲。

l二、从“塞威士苹果”到“蛇果”

l奈尔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通过基因测序,证明世界栽培苹果起源于我国新疆。

l蛇果”之得名,是因为它的英文名字是reddeliciousapple,在中国香港初译为“红地厘蛇果”,简称为“蛇果”。

l马尔梅松的玫瑰

l马尔梅松的玫瑰盛会

l一、欧洲玫瑰:热爱与缺憾

l在今天,玫瑰几乎是爱情的同义语,而在西方文化史中,它曾负载着多重含义。

l二、神秘的中国“玫瑰”

l欧洲人概念中的“玫瑰”,其实是和蔷薇混淆在一起的。

l而同一大类的花,在古代中国却被明确地区分为三种——玫瑰、月季、蔷薇。

l真正改变中国月季命运的,是它的西方

l真正改变中国月季命运的,是它的西方之行。

l三、远来的“茶香”

l在广州的西南郊有一个叫“花地”(又称花棣)的地方,有着悠久的花卉种植和交易历史,也是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园林花卉交易中心。

l来自中国月季的“四季开花”基因,使它们的花期不断延长。

l四、

l玫瑰的另一个中文名字“徘徊花”。

l“植物猎人”威尔逊

l一、相逢“鸽子树”

l二、“报春花”女儿与“绿绒蒿”勋章

l三、“中国威尔逊”

l四、祸兮福兮“百合瘸”

l闻香识史——中国古代的香料贸易

l一、中国的本土香料及早期从南洋输入的香料

l广霍香,以“霍香”之名见载于《吴时外国传》:“都昆在扶南南三千余里,出霍香。”

l二、汉晋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输入的

l三、唐朝以降的海上香料贸易

l“百树之王”油橄榄

l二、从“和平使者”到“王者荣耀”

l三、无处不在的橄榄油

l橄榄油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用鲜果榨出的油,而其他油料作物,如花生、大豆、茶籽等都需要晒干去壳后才可压榨。

l四、油橄榄在中国

l油橄榄和原产我国南方的橄榄不同。橄榄(拉丁文Canariumalbum,英文Chineseolive),别名青果,橄榄科橄榄属,不能榨油,因为具有“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的特点,古人“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也叫“谏果”或“忠果”。

l“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在中国

l一、“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l二、“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l三、“世无此酒久矣”

l四、“浅饮张裕

l四、“浅饮张裕葡萄酒”

l小麦·馒头·面包

l一、西方:从小麦到面包

l目前西方面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l1.法国盘炉面包。

l它的中国名字大家都很熟悉——“法棍”。

l2.英国模制白面包。

l3.德国手工烘焙面包。

l德国号称“面包之国”,德国人的面包日均消耗量是欧洲最高的,传统的手工烘焙面包多达几百种甚至上千种。

l4.美国大型机制面包。

l二、中国:从小麦到馒头

l三、面包、馒头之辨

l同样是小麦,同样是用小麦磨成的面粉,为什么西方人把它做成面包,而中国人把它做成馒头呢?

l而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则习惯于在自己家的固定灶台上用相对固定的炊具烹调,不需要考虑随时搬家,所以发展出工序相对复杂、但是烹调出的食物味道更细腻、口感更好的蒸、煮方式。

l四、“匀调麦粉做馒头,气味多膻杂奶油”——面包传入中国

l起士林餐厅成为天津最著名的西餐厅。

l改变历史的神奇植物——棉花

l棉花其实不是“花”,而是花凋谢后的果实——棉桃(也叫棉铃)里保护种子的絮状纤维。这种絮状纤维,经过简单加工后即可纺纱织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l在棉花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衣服”的主要原材料,富贵者是丝,平民百姓则以麻、葛为主。

l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也有用木棉纺纱织布的传统。

l木棉(bombaxceiba),木棉科木棉属,又名英雄树、攀枝花等,是一种比锦葵科的棉花高大得多的落叶乔木。木棉开花结桃后,也有像棉花一样包着种子的絮状纤维,但是纤维比较短,又缺乏韧性,一般认为不适合作纺织原料,只能作枕头、被子的填充物。

l不过很多农史专家认为,在历史上木棉纤维也曾被手工织成布,比如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就曾用木棉织成锦,史书上称为“桐锦”。

l二、由“木”变“草”的“吉贝”

l广东番禺农民土话里仍把棉花称作“吉贝”,

l三、从“黄婆婆”到“南京布”

l海南较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也传了过来,而黄道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l四、陆地棉为王

l花生在中国

l一、“千岁子”“香芋”“落花生”

l目前一般认为花生的原产地在南美洲。2014年4月,国际学界对花生基因组完成了全测序,最终证明花生是个杂交起源的种,

l跟很多南美原产作物一样,花生是在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以后,从南美洲传到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地的。

人文草木书摘

l二、明末,花生第一次传入中国

l记载,正德六年(1511年),当时被中国人称为“佛朗机”的葡萄牙人以武力占领了满刺加(

l三、“大花生”取代“小花生”

l玉米传播小史

l玉米,学名玉蜀黍,很早以前就是南美洲原住民的主要粮食作物。

l一、《金瓶梅》时代的“玉米饼”

l二、“云南粟”“广东芦”“豫黍”……

l三、“包谷下了山,棉花入了关”

l马铃薯的故事

l一、七千年前:安第斯山民的“丘纽”

l丘纽”。他们在寒冷的晚上把马铃薯放在室外,冻成“冰疙瘩”,到了白天又让它们解冻。如此冷冻—解冻—再冷冻—再解冻反复多次,马铃薯变成了一个个又黑又硬的“丘纽”,能够保存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l二、欧洲两百年:令人生畏的“地苹果”

l三、爱尔兰:成也马铃薯,败也马铃薯

l现代科学将马铃薯称为“全营养”食品,它既有谷类所含的蛋白质,又有水果蔬菜所含的各类维生素,此外还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如果再搭配全脂牛奶,就能满足人体的基本要求。

l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马铃薯养活了爱尔兰的穷人。不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过分依赖某一种农作物,其实是很危险的。

l被称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害,毁了这一年一半以上的收成。

l四、法国:王后的新头饰和“药剂师薄饼”

l五、英国:最能代表国家形象的炸鱼薯条

l在很多大工厂的下班时分(往往超过晚上十一点),街边的煤气灯下总是排满了售卖速食的小摊位,烤马铃薯一直是最受欢迎的。

l每个英国人平均一周最少会吃一次炸鱼薯条,据说最标准的吃法,是用头一天的《泰晤士报》裹上炸鱼薯条,边走边吃。

l2015年,中国农业部(现改名农业农村部)开始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l“人文瓜果”——葫芦

l在中国文化中,葫芦与神话传说、宗教、文学、艺术、民俗乃至政治等都关系密切,正如著名民俗学者钟敬文所说,“葫芦是人文瓜果”。

l一、葫芦是人类之祖

l而中国至少有20个民族的49则故事,都说最早的人是从葫芦里生出来的。

l二、中国版“挪亚

l二、中国版“挪亚方舟”

l大约在旧石器和新石器交替时期(距今一万年前后),正逢一个冰河期结束,坚冰融化,全球普遍有大洪水发生。

l大约在旧石器和新石器交替时期(距今一万年前后),正逢一个冰河期结束,坚冰融化,全球普遍有大洪水发生。人类的祖先对这次大洪水所造成的灾难印象极为深刻,恐慌的

l大约在旧石器和新石器交替时期(距今一万年前后),正逢一个冰河期结束,坚冰融化,全球普遍有大洪水发生。人类的祖先对这次大洪水所造成的灾难印象极为深刻,恐慌的

l人们在过河涉水或是进行捕捞作业的时候,要在腰上系上几个葫芦,叫作“腰舟”,犹如今天穿上救生衣一样。

l时期。《后汉书·方术列传》里记载了一位道教人物费长房的故事,标志着葫芦正式成为道教法器:

l水稻的前世今生

l中国是水稻的故乡。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口粮。

l一、“上下一万年”——中国水稻的起源

l第三,洞穴周边的野生食物比较丰富,但又不是特别丰富。这一点应该这样理解,采集、渔猎的食物不够吃,就会促使人们想办法驯化植物和动物,为己所用。

l边缘起源论”,大体是说,在自然条件过于优越,食物来源过于丰富的地方,一般不大容易产生文明,相反,在一些位置比较偏远、有一定的食物资源但又不是特别丰富的地方,人们需要通过劳动和智慧来驯化动物植物,在此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文明。

l二、“苏常熟,天下足”——中国水稻史上的一次“革命”

l第一个革命开始于北宋真宗一○一二年后,较耐旱、较早熟的占城稻在江淮以南逐步传播。”(

l第二次革命是地理大发现后美洲作物玉米、番薯等粮食的传入,

l占城稻原产于东南亚半岛(今越南、柬埔寨一带),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品种。

l三、“待开农务试验场”——现代中国稻作科学的起源

l就是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清农事试验场的遗迹。

l在中国近代农业史上,为早稻育种做出贡献的农业专家还有邓植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丁颖(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赵连芳(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沈宗瀚(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哲学博士)等。

l丁颖在广州附近的犀牛尾泽地等处发现野生稻,与当地栽培的水稻自然杂交,育成了“中山一号”,开创了我国水稻杂交育种之先,被称为“中国稻作之父”。

l桃之夭夭——桃与桃文化

l一、“园有桃,其实之肴”

l后来才考证出桃子来源于中国。

l二、驱邪避鬼——桃木

l三、“人面桃花相映红”

l先民认为,两性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有感应作用,于是他们把性行为作为促使土地丰产的手段。

l四、长寿之果——

l四、长寿之果——桃子

l柑橘家族

l柑橘,芸香科柑橘属成员的总称,包括了现在常见的柑、橘、柚、橙等。

l与如此广泛而复杂的用途相对应的,是柑橘家族令人头痛的谱系。不较真儿的话,我们可以把皮很好剥、果肉也可以分瓣的叫作“橘”或者“柑”,而把情况相反的那部分叫作“橙”;

l与如此广泛而复杂的用途相对应的,是柑橘家族令人头痛的谱系。不较真儿的话,我们可以把皮很好剥、果肉也可以分瓣的叫作“橘”或者“柑”,而把情况相反的那部分叫作“橙”;个头儿大出普通

l与如此广泛而复杂的用途相对应的,是柑橘家族令人头痛的谱系。不较真儿的话,我们可以把皮很好剥、果肉也可以分瓣的叫作“橘”或者“柑”,而把情况相反的那部分叫作“橙”;个头儿大出普通柑橘好几倍的是“柚”,小的是“橘”,大小适中的是“橙”。

l一、“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l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l“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l以为“枳”是“橘”的变种。而实际上,二者虽然都属于芸香科,却并不同属,以上提到的各种柑橘,都在柑橘属下,

l以为“枳”是“橘”的变种。而实际上,二者虽然都属于芸香科,却并不同属,以上提到的各种柑橘,都在柑橘属下,而枳,则是枳属,二者顶多算是远房表亲。

l沙田柚、琯溪蜜柚等的味道更加酸甜适口,不过也有一些比较特色的品种,皮厚,果肉少而味苦,却是很好的清火化痰的药材,被称为“橘红”,

l三、欧洲的柑橘家族

l苦橙花虽然花朵小巧,并不起眼,却有一个特殊的花语——“新娘的喜悦”。

l四、葡萄柚和脐橙

l一棵甜橙树结出了与众不同的果子——橙子的尾部长出了一个“肚脐儿”,里边是一个“小橙子”,剖开来看,这种橙子居然是无籽的,果肉比普通的甜橙还要甘甜。这就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棵脐橙。这个“肚脐儿”实际上是一个未发育好的小橙子,人们又把它叫作“抱子橙”。

l抱子橙并没有种子,所以只能通过嫁接的方式繁育。

l以兰之名

l一、“当为王者香”:从孔子到唐太宗

l二、“清风摇翠环”:“兰草”到“兰花”

l三、“尚如逸士气昂藏”:宋代以降的兰文化

l烟草:让人爱恨交加的神奇植物

l在中国,烟草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直接关系到1亿以上的就业人口,3亿多烟民(占全球烟民的三分之一)的需求。

l一、从新大陆到旧

l一、从新大陆到旧大陆

l但在其他欧洲国家,烟草就没这么幸运了。

l二、烟草在旧中国

l中外烟草公司在广告设计上争奇斗艳,极尽煽情之能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醒目现象,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