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目紫葳科四,凌霄
- 旅游线路
- 用户投稿
- 2024-01-04 15:46:29
唇形目—紫葳科(四):凌霄
20.凌霄属
凌霄属(学名:Campsis),属于紫葳科,只有两种:凌霄和厚萼凌霄,凌霄原生于中国,广泛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岭南也有生长;厚萼凌霄原生于美洲,目前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地。
凌霄属植物皆为攀缘藤本,叶为单数羽状复叶;花大,颜色鲜艳,花冠为漏斗状钟形;果实为蒴果。两种都是作为观赏花卉。凌霄的花和根可以作为中药。
该属是由葡萄牙植物学家若昂·德·洛雷罗(葡萄牙语:Jo?o\ndeLoureiro,1717–1791)于1790年设立。
(1)形态特征
凌霄属叶对生,为奇数1回羽状复叶,小叶有粗锯齿。花大,红色或橙红色,组成顶生花束或短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近革质,不等的5裂。花冠钟状漏斗形,檐部微呈二唇形,裂片5,大而开展,半圆形。雄蕊4,2强,弯曲,内藏。子房2室,基部围以一大花盘。蒴果,室背开裂,由隔膜上分裂为2果瓣。种子多数,扁平,有半透明的膜质翅。(2)地理分布
凌霄属有两个原生种及二者的种间杂交种。
凌霄Campsisgrandiflora(中国凌霄/大花凌霄)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广西、河南、陕西、广东、河北、福建、山东、长江流域等地以及台湾、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日本,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200米的地区。
厚萼凌霄/美国凌霄Campsis\nradicans原产于美国。(3)药用价值
凌霄属物种的花除观赏价值外,凌霄花还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行血去瘀、凉血祛风之功能,味辛酸,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功能活血散瘀,凉血祛风。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症瘕、产后乳肿、皮肤瘙痒、痤疮等病症。(4)凌霄
凌霄(学名:Campsis\ngrandiflora),为紫葳科的植物。
①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有栽培。在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以及河北、山东、河南、福建、广东、广西、陕西;在台湾有栽培。凌霄生性强健,性喜温暖;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生长喜阳光充足,但也较耐阴;在盐碱瘠薄的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但生长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好。
②观赏价值
凌霄老干扭曲盘旋、苍劲古朴,其花色鲜艳,芳香味浓,且花期很长,故而可作室内的盆栽藤本植物,且可根据种花人的爱好,装扮成各种图形,是一种受人喜爱的地栽和盆栽花卉。
③药用价值
功能功效:活血通经,凉血祛风。药理研究表明,凌霄花具有抗菌、抗血栓形成、抗肿瘤等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凌霄花具有活血通经,凉血祛风等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症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现代临床还用于原发性肝癌、胃肠道息肉、红斑狼疮、荨麻疹等病的治疗。
21.角蒿属
角蒿属(学名:Incarvillea)是紫葳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15种,分布自中亚,经喜马拉雅山区至东亚。我国产11种,3变种。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或匍匐草本,植株具茎或无茎。叶基生或互生,单叶或1-3回羽状分裂。
总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萼齿5,三角形渐尖或圆形突尖,稀基部膨大成腺体。花冠红色或黄色,漏斗状,多少二唇形,裂片5,圆形,开展。雄蕊4,2强,内藏,花药无毛,丁字形着生,基部具矩。花盘环状。子房无柄,2室,胚珠多数,在每一胎座上1-2列,花柱线形,柱头扁平,扇状,2裂。
蒴果长圆柱形,直或弯曲,渐尖,有时有4-6棱。种子较多,细小,扁平,两端或四周有白色透明膜质翅或丝状毛。(2)主要价值
本属多数种类花大而颜色鲜艳,可引种栽培,供庭园观赏,少数种类的根或全草可入药。(3)角蒿
角蒿(学名:Incarvillea\nsinensis)是紫葳科角蒿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甘肃西部、四川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生于山坡、田野,海拔500-2500(-3850)米。
①生长习性
角蒿喜湿润、耐寒、怕涝,抗病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粘土、砂质壤土均可栽培。栽培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也可利用沟旁、荒地、河畔、四边地种植。
②药用价值
祛风湿;解毒;杀虫。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口疮;齿龈溃烂;耳疮;湿疹;疥癣;阴道滴虫病。
③观赏价值
绿茎直立洒脱,叶似青蒿丝丝翠绿欲滴,钟状花冠大色艳,花开花谢自春至秋,花事花期悠悠绵长,极具观赏价值。加之其对干旱条件的极强抗耐性,特别适宜在干旱河谷园林植物配置中加以应用。可配置于花径、花池、花坛,或配置于色块边、林地边、假山上下,可丛植、片植、带状种植。亦可盆栽观赏。(4)两头毛
两头毛(学名:Incarvillea\narguta)是紫葳科角蒿属的植物。
①产地生境
在中国四川甘孜州泸定、康定、丹巴、九龙、巴塘、稻城、乡城、得荣、白玉等县均有野生两头毛分布,尤其分布在大渡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流域海拔1100-3400米的区域。在四川凉山、攀枝花等市州及云南、西藏、贵州、甘肃等省区也有分布,此外,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有分布。两头毛在甘孜州为野生植物,喜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山坡灌丛中、草地上或河沟边,对土壤要求不严,有较强的耐干旱能力。入冬地上部分枯死,以地下根及根茎越冬。
②药用价值
两头毛的全草入药,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月经不调、痈肿、胸肋疼痛;根治腹泻。根、全草(唢呐花)味苦,性凉,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痛、活血散瘀、止血、止痢和消食健胃功效。中国云南富民县兽医用全草治牛马锅底癀。
③观赏价值
两头毛半灌木丛枝勃发,羽状复叶青翠欲滴,钟状花朵冠大色艳,花开花谢自春至秋,花期悠悠绵长,具有观赏价值。加之其多年生习性及对干旱条件的极强抗耐性,特别适宜在干旱河谷园林植物配置中加以应用。可配置于花径、花池、花坛或配置于色块边、林地边、假山上下,可丛植片植或带状种植,亦可盆栽观赏。(5)鸡肉参
鸡肉参(学名:Incarvillea\nmairei)为紫葳科角蒿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生于高山石砾堆、山坡路旁向阳处,海拔2400~45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白龙箐。产四川西部(理县、木里、宁蒗、道孚、乾宁)、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永胜、鹤庆、洱源、罗平、盐丰)、西藏东部(加查、左贡、芒康、比如、朗县、江达)。
补气益血。主病后气人血不足;头晕神疲;产后乳少。
22.猫尾木属
猫尾木属(学名:Dolichandrone),也称猫尾树属、银角树属,是紫葳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约12种,分布于非洲和热带亚洲。我国产2种及2变种。(1)形态特征
乔木。叶对生,为奇数1回羽状复叶。花大,黄色或黄白色,由数花排成顶生总状聚伞花序。花萼芽时封闭,开花时一边开裂至基部而成佛焰苞状,外面密被灰褐色棉毛。花冠筒短,钟状,裂片5,近相等,圆形,厚而具皱纹。雄蕊4,2强,两两成对。蒴果长柱形,扁,外面被灰黄褐绒毛,似猫尾状,隔膜木质,扁,中间有1中肋凸起。种子长椭圆形,每室2列,薄膜质,两端具白色透明膜质阔翅。(2)猫尾木
猫尾木(学名:Dolichandrone\ncaudafelina)为紫葳科猫尾木属下的一个种。产中国广东(茂名)、海南、广西(那坡、临桂、宁明)、云南(河口、金平、墨江、勐腊)、福建。在泰国、老挝,越南北部至中部也有分布。
①生长环境
猫尾木为偏喜光树种,常见散生于低海拔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村边及荒野低谷地,尤以次生疏林中颇为普遍。幼苗期稍耐阴,母树附近幼苗及幼树颇多,在土壤湿润的环境中,天然下种更新较好;对土壤要求严格,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上生长,树姿婆娑茂盛;适生于年平均气温20-25℃,极端低温1℃,年降水量1200-2000mm的砖红壤、冲积沙壤。猫尾木常与黄牛木、楝叶吴茱萸、毛叶木姜、台湾锥栗、细子龙等树种混生。
②观赏价值
猫尾木枝叶浓密,花朵美丽,状似猫尾,观赏价值高,是集观叶、赏花和赏果为一体的优良观赏树种,为优良石山生态树种,亦适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在小区、公园、庭院、街道等种植。
③经济价值
猫尾木材质为散孔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易加工,不变形,稍耐腐,剖面有光泽,可供建筑、雕刻、家具、桥梁、农具等用。
23.火烧花属
火烧花属(学名:Mayodendron)是紫葳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仅有火烧花(Mayodendronigneum)一种,分布于我国南部,以及越南、老挝、缅甸、印度。
(1)形态特征
乔木。叶对生,3数2回羽状复叶,小叶全缘。短总状花序着生于老茎上或短的侧枝上。花萼佛焰苞状,一边开裂,外面密被细柔毛。花冠筒状,橙黄色,基部收缩,檐部裂片5,圆形,近相等,反折。雄蕊4,两两成对,近等长,着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药个字形着生。花盘环状。子房2室,长圆柱形,柱头外露,舌状扁平,2裂。蒴果线形,细长,室间开裂,果爿2,薄革质。种子在胎座每边2列,多数,薄膜质,两侧具白色透明的膜质翅。(2)火烧花
火烧花(学名:Mayodendron\nigneum)是紫葳科火烧花属的植物。产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常生于干热河谷、低山丛林,海拔150-1900米。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有栽培。在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①生长习性
火烧花原产热带地区,喜高温、高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能耐干热和半荫,不耐寒冷,忌霜冻。生长适温23-30℃,能耐0℃左右的温度,但长期处在5-6℃的低温,其枝条会受到冻害。喜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不耐盐碱。在干旱贫瘠土壤上生长缓慢。
②药用价值
根皮:用于产后体虚,恶露不尽。
其树皮、茎皮、根皮入药,可治疗痢疾,腹泻等。
③观赏价值
火烧花是公园、庭院、街道、风景区的优良园林风景树种,可种植于草坪中、水塘边或主干道路旁作庇荫树或行道树,也适宜孤植或列植观赏。
④食用价值
火烧花广泛分布于西双版纳的低海拔地区。是西双版纳3、4月份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火烧花一般先开花,后发叶,属典型的老茎生花。花朵呈橙黄色,小喇叭一般。在西双版纳地区,几乎每个民族都食用火烧花,可炒吃、可煮汤,长期与来形成了外人难以体会的火烧花文化和感情。哈尼族称将其称之为“啊茨麻哈能”,傣族则称之为“埋糯比”。
24.蜡烛树属
蜡烛树属(学名:Parmentiera)是紫葳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8种,分布于热带美洲。(1)形态特征
叶对生、互生或轮生,单叶或羽叶复叶,稀掌状复叶;顶生小叶或叶轴有时呈卷须状,卷须顶端有时变为钩状或为吸盘而攀援它物;无托叶或具叶状假托叶;叶柄基部或脉腋处常有腺体。花两性,左右对称,通常大而美丽,组成顶生、腋生的聚伞花序、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或总状式簇生,稀老茎生花(Mayodendrom);苞片及小苞片存在或早落。花萼钟状、筒状,平截,或具2-5齿,或具钻状腺齿。花冠合瓣,钟状或漏斗状,常二唇形,5裂,裂片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能育雄蕊通常4枚,具1枚后方退化雄蕊,有时能育雄蕊2枚,具或木具3枚退化雄蕊,稀5枚雄蕊均能育,着生于花冠筒上。花盘存在,环状,肉质。子房上位,2室稀1室,或因隔膜发达而成4室;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胚珠多数,叠生;花柱丝状,柱头2唇形。蒴果,室间或室背开裂,形状各异,光滑或具刺,通常下垂,稀为肉质不开裂;隔膜各式,圆柱状、板状增.厚,稀为十字形(横切面),与果瓣平行或垂直。种子通常具翅或两端有束毛,薄膜质,极多数,无胚乳。(2)蜡烛树
蜡烛树(学名:ParmentieracereiferaSeem.)是紫葳科蜡烛树属常绿小乔木,生长在石灰岩地层、潮湿的石灰岩林。喜欢排水良好但潮湿肥沃的土壤,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或光线较浅的地方生长良好。分布在中美洲至巴拿马地区。在佛莱查尔德热带植物园、迈泽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有引种。
果实可食用。树皮和树根都可用于药用。
“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西双版纳丨神奇动物在哪里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