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线路 > 介绍穿山甲和生存现状

介绍穿山甲和生存现状

中华穿山甲处境可以用危如累卵来形容

此篇报道有一个明显问题:并没有提到是何种穿山甲。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病毒在活体上更容易传播。那么我国(黑市)能见到的活体穿山甲几乎只有两种:1.中华穿山甲。2.马来穿山甲。南非穿山甲虽然近年走私量非常大,但由于路途遥远基本都是冻肉和鳞片走私。

那么问题来了,中华穿山甲境内几乎灭绝,而且台湾严控走私,数量稀少。就算是中华穿山甲为中间宿主也不大担心。

那如果是马来穿山甲呢?这就涉及到了病毒来源地是否跨国问题。(个人倾向不是)首先,走私穿山甲几乎都是封闭的货车或船舱,除了装卸货以外难以接触外界,也就是蝙蝠。那如果病毒是东南亚带来的呢?后果和问题就棘手的多,希望有关机构可以尽早公布结果,一方面破解病毒难题,另一方面确立方向尽早阻断传播途径。

希望这次天灾人祸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它们。单凭重刑难以控制(走私一只和走私一百只都是死刑的话,那么亡命徒们只会更肆无忌惮)。这需要政府、社会力量、研究机构、林草局和森警等一起共同努力。

如果出现此次有人提出“灭绝蝙蝠”的言论,对穿山甲产生仇视心理就……甚至可能有愚民想着以后政策会变更严格,现在不吃以后吃不到了的话……

另外,非典的中间宿主是云南的果子狸养殖场,疫情期间组织了多次大规模扑杀果子狸,而中国人会因为疫情就放弃食用果子狸吗?可以明显看出没有,现在搜索果子狸养殖场数量依旧超过800家。我支持食用养殖果子狸,但一定要加强检疫。(为什么我不建议打扰越冬蝙蝠:蝙蝠无法直接传染给人,且侵扰越冬蝙蝠一方面会造成蝙蝠死亡的同时还可能诱发蝙蝠发病造成病毒扩散甚至变异。而且夜行性食虫的蝙蝠是生态圈极为重要的一环,生态系统也会被严重破坏。我的另一篇回答有所提及:

作为中华穿山甲保育计划的一员,我先简单介绍下穿山甲的生存现状、动物保护、动物制品利用的问题:

穿山甲是鳞甲目的唯一科,仅三属八种。

亚洲四种:中华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至于为什么才二级是因为动保法很久没修了)、马来西亚穿山甲、印度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均为濒危或极危;

非洲四种:其中黑腹穿山甲两种:树穿山甲和长尾穿山甲(偏树栖);地穿山甲两种:大穿山甲和南非穿山甲,后四种均为易危。特别南非是穿山甲,在2010年起,逐步代替中华和马来穿山甲,现在已经成为走私量最大的穿山甲。

体型最大的大穿山甲长达1.8米,18公斤。

先看一组数据:

2005至2020年间,150万只穿山甲被偷猎走私,是全球走私最严重的哺乳动物;?过去21年里,中华穿山甲的数量减少了99%,目前预估不足百只,有效记录仅11只。

据林业局中药材制品数据和中国17家药材市场信息反馈得知,合法使用的穿山甲鳞片年用量超过600吨;?2016年12月仅在上海一地就查获约8000只穿山甲的活体和甲片;

有数据的94只被圈养穿山甲中,只有27只活到了第二年,而全球唯一一个实现繁育的在台北。

简单扯两句,【我并不鼓励全盘否认中医】,毕竟传承了数千年,有一定优越之处。中西结合也是当今社会主流治疗方式。但能否扬长避短、去其糟粕,禁止或限制合法使用野生濒危动植物制品呢?(某些目前并没有替代品的动物制品需要通过严格监管控制捕获量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技术。比如鲎试剂的提取,现在由厦门大学洪水根教授、广西海洋研究所梁广耀教授等专家团队引领鲎人工养殖项目,但鲎成体需要12年,还需要努力。)

但可替代的野生濒危动物制品一定要严禁市场流通。穿山甲鳞片用角蛋白代替,实在想吃我的脚指甲可以无偿援助食客;犀牛角用水牛角;燕窝是金丝燕赖以生存的家,商家宣传有效成分含量极低,营养学方面数据甚至不如鸡蛋;鱼翅更不用说,多吃两口容易重金属中毒,想吃鲨鱼超市就有合法的;蛤蚧不能壮阳、鱼膘也不能美容(加州石首鱼)间接害死加州鼠海豚(仅存12头)。

至于常见野生动植物也要严格控制使用标准,同时开展特种养殖、加强检疫监管、避免人工养殖种植物种侵害原生环境(西南地区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破坏原始森林种植中草药),让蛇胆、蜈蚣、蝎子这类常用中药材能得以保留。

习性方面?

穿山甲是极度胆小、害羞的夜行动物(但长尾穿山甲偏日行),白天整天几乎藏身于洞穴中睡眠,就连长期奔走在其自然栖息地的专业人士们都难见其踪影。

保住母亲尾巴的穿山甲幼崽。

它们每胎仅一子,孕期最短的70天最长一年,幼崽会抱着母亲的尾巴超过半年,鳞甲足够坚实后才会脱离母亲。又因为它们活动范围大,种群密度小,食物特殊、习性喜钻洞,而且目前大陆没有人工繁育的技术,捕获野生个体进行人工圈养试错的机会也是甚微,因此数量短期内难以恢复。

生物学家TimothyBonebrake说:“我还没碰到见过野生穿山甲的人。”就算如此,穿山甲也逃不过罪恶、贪婪的人心。穿山甲行走时采取非常独特的姿势:会向内弯曲并抬起前爪,用后爪行走。

偷猎者根据足迹和粪便判断穿山甲的方位,再用训练有素的猎狗寻找洞穴或设下陷阱在蚁穴周边。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统计,过去10年内,共有100万只穿山甲被卖到了世界各地,它们成了全球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动物。

穿山甲族群缩小会对生态圈有什么影响,人类还难以得知。但我们已知的数据是,每只穿山甲每年可以消灭5000-8000万只蚂蚁和白蚁,能够保护13.34公顷森林不受蚁害侵蚀。严重点说,曾经常见的穿山甲是中国东部森林山地地区【守护神】,使生态圈蚁类不足以泛滥,而失去了主要天敌的蚂蚁白蚁肆无忌惮的在东部省份造成严重的蚁害问题。

2016年12月上海缴获3吨穿山甲鳞片,约合6500只。2014年6月,全球濒危动物走私中心之一香港查获2吨穿山甲。约合4300只。

穿山甲鳞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药用价值虽然没有经过科学证实,但却是导致其濒临灭绝的主要因素。

穿山甲净肉价格大概是每斤3000-5000元,甲片收购价也是每斤3000元左右,胎儿和器官的价格不详。(而在尼日利亚,一只活穿山甲仅500元,在越南和缅甸,仅3000元)。

目前在百度搜索穿山甲,蹦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穿山甲鳞片中药价值和食用穿山甲肉的功效。当然,我感觉在我国“民以食为天”“以形补形”见穿山甲打洞就觉得能通乳的优良传统下,很多动物都是能搜到其功效、吃法,却不见如何保护。

药用价值和昂贵价格(猎奇心理、封建迷信、彰显个人地位)使其受到中国这些新贵们的追捧。可惜,在香港,野生动物走私并不是受重视,2010至2015年间,共有89起穿山甲走私案,其中被提起公诉的只有9起。而犯罪分子往往只会坐几个月牢、缴纳数千港币罚金即可。这个超过十亿美元的黑市商品将会流入中国三个城市————广州、昆明、防城港。

关注我久一点的大概都知道我四五年前曾参加过穿山甲保育计划,并拍摄了一些图片。当年在某沿海省份截获一台货车,在春节期间贩卖已剥甲的越南穿山甲近两吨。

但非常愧疚的是……在我小时候,我老家也非常盛行吃各种野味……穿山甲、水巨蜥、果子狸(现在几乎都是人工养殖了)、麂等。已经变成了一种攀比陋习,逢年过节家里没这些野味就没有脸面,好在现在严查严打,我也一直在极力宣传,情况有所好转。

交易细节介绍穿山甲和生存现状

购买穿山甲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找几个饭店一打听,拿到电话简单交流后表明熟人介绍后,野味贩子会送来一整货车,都是活穿山甲,他们会当着你面把穿山甲处理好。

此刻的穿山甲会蜷缩起来,因为没有几乎没有什么动物能对这些铠甲造成破坏,锋利的鳞片将割伤大型食肉动物的嘴巴、利爪,这也是为什么穿山甲在生育能力低下、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种群密度的原因。

但这挡不住人。

我曾亲眼见过屠杀场景,商家将穿山甲拉直,而某些穿山甲力量很大无法用力气拉开(往往是怀孕或带着幼崽的),他们会用用开水烫。然后开膛破肚,取出内脏另作他用,清理干净后再将其置于火上烤灼,直到身上鳞甲全部脱落。商人往往不会售卖鳞片,他们会收集统一卖给中药材市场。

目前,中华穿山甲在大陆之以外有越南和中国台湾两个分布区域。大陆由于穿山甲救助技术落后、大范围破坏森林栖息地、捕杀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损失惨重。

全国走私和盗猎最严重的地区为两广闽浙赣五省。市面上穿山甲99%是走私自东南亚和非洲的个体(外观上一眼就能看出,因为大陆的抓完了,台湾的不好下手)

如何看待绿发会宣称穿山甲在大陆功能性灭绝?

先说结论:目前,野生中华穿山甲虽然数量极其稀少但不至于达到功能性灭绝的定义,即某物种在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种群难以维持(生存、繁衍)下去。但实际上IUCN并没有引入这一概念,否则功能性灭绝的物种未免太多了?

中华穿山甲虽然已经失去了它们绝大部分的栖息地(安徽、浙江、江西、广东、福建、云南),曾经这些地区中华穿山甲的数量是常见;但如今已是极危,在西双版纳、千岛湖、皖南地区和珠三角有过发现,黄山歙县、浙江省南部山区、湖南衡南县、江西***、金华市雅畈镇、宁都县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有救助信息。

问题在于谁给绿发会的勇气在没有大规模搜寻、有红外线拍摄记录、不定期发现或救助野生个体的情况下判断为功能性灭绝?

绿发会以“马来穿山甲为中国本土动物”为由混淆概念,鼓励一个仅在我国云南地区极少有分布的马来穿山甲在中华穿山甲历栖息地进行野放,完全错误。

马来穿山甲与中华穿山甲是两个独立的物种,如果真的施行了野放,将有以下后果:

第一:马来穿山甲很难在我国华南地区存活。

第二;对野生中华穿山甲种群造成恶劣影响。而且马来穿山甲分布于整个东南亚地区,广泛的地区必定导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非常容易造成基因污染。(别忘了各种龟、大鲵、绿孔雀)

该组织不顾近些年的救助记录和野外调查结果,单方面造谣中华穿山甲在大陆功能性灭绝,以此为契机,将各地走私查获的马来穿山甲野放,同时博取关注募集资金。

就那80万救助资金开销表格,写的跟我的小学暑假作业单一样。恶臭发言和用心险恶在其微博下一搜比比皆是。

人工繁育问题

目前,穿山甲真正危险的原因是大陆并没有人工繁育的技术,仅台北动物园有过一起,已进行到第三代。

当务之急也是要破解这一难题、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建立研究机构帮助恢复野生种群。

难以人工饲养的原因如下:

穿山甲习性喜挖掘,可掘出数米深洞、普通砖瓦墙可被轻易打穿,极难圈养;

食性特殊,主食蚂蚁白蚁,且每次掘开蚁穴后,并不会整个破坏,而是会留一部分让其继续繁衍。而整座山能有多少座蚁穴?

每只穿山甲所需活动范围较大,群养较难,总不能圈一座山,全部筑上钢筋水泥吧?

上文提到过穿山甲繁殖期长,产仔少。

明星物种加州神鹫1987年野外灭绝,经过保育项目,1991年野放,2018年野生个体记录463只。里程碑式的奇迹在大洋彼岸上演,那为何我们不能将绿发会的闹剧终止?要知道这一句话可能会让无数奋斗在保护穿山甲一线工作者们的努力付诸东流。保护中华穿山甲人人有责,刻不容缓,绝不能因极个别居心叵测的组织在这里混淆视听!

闲扯几句:

不止穿山甲,粤北地区曾经常见的禾花雀(黄胸鹀)也被判定为极危、蛤蚧、巨蜥、中华草龟(乌龟)、鹰嘴龟,太多太多了…中国是走私濒危动物最严重的国家,某些万物皆可食疗入药的落后中医观念该改一改了。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关于饲养保护动物的法案也该变通一下,毕竟满大街跑的乌龟、大鲵、泰鳄都是濒危动物,能吃不能养;法律上明文规定可以私人办证,实际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到,必须挂靠繁殖场…一些人工繁育很成熟的部分种类鹦鹉、蟒蚺、绿鬣、陆龟等常见的动物也都要吃牢饭,而不在保护名单但野外种群岌岌可危的物种,如东方蝾螈、鱼螈、苏丹盾甲、水龙(鸟类、鱼类、两栖爬行都是重灾区)放任不管;保护名录里还写着44年前就灭绝的雷蛇等动物……严抓野生物种贩卖捕杀、发展人工繁育反哺野生种群(但要注意基因污染)才是正解。

每一个物种的保护都离不开公众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关注。这需要各国政府、科研单位、渔民、民间机构、企业、媒体等多方参与,建立完整政府与民间保护机构、科研单位等的合作流程机制,搭建公众可多途径参与的保护平台。

同时,谨以此文呼吁各位保护环境,同时向在一线拼上性命与偷猎者战斗的组织、数十万不图回报、在恶劣环境下艰苦奋斗的志愿者们、以及为了保护地球投入资金的慈善家们报以崇高敬意!

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