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贴额黄于花面相映的镜中窥见唐代女子弄妆梳洗
- 旅游线路
- 用户投稿
- 2024-01-17 12:30:44
引言
作为一个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的王朝,唐朝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封建社会中少有的女性愿意展露健康肢体、以丰腴为美的朝代。
唐代女性的面部妆饰也多姿多彩。《说文解字》中说:
“妆,饰也”。
面部妆饰展示着她们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盛世有着相比以前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自由的审美表达。
图|武周皇帝武曌像
一、“黛眉印在微微绿”,清水芙蓉,初唐风采
唐代女性面部妆饰主要分为面妆和面饰。面妆有妆粉与胭脂、眉妆与唇妆;面饰有花钿、面靥、额黄、斜红等。
妆粉
始于周代。当时的女性采用梁米研磨成粉,故称之为
“米粉”。
她们还用铅、锡制成粉,由于呈糊状,故称之为
“胡粉”。
图|唐代鎏金粉盒
胭脂
也叫“燕支”、“嫣支”、“阏氏”、“鲜支”,是一种植物制成的红色染料,由西域传入,起源于焉支山区的人们用花制成的胭脂。
红妆
是妆粉、胭脂调和后呈现红色妆效的一种妆容。唐代的红妆有许多种类,如桃花妆、酒晕妆、飞霞妆、檀晕妆等。与红妆相对的是
白妆,只用白色的妆粉敷面,一般是妇女守孝时用的妆容:
“宫中嫔妃辈,施素粉于两颊,号为泪妆。”
图|唐代银鎏金胭脂盒
眉妆也产生于周代,普及是秦汉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样式增多,隋代时产生了更多种类。唐代继承了隋朝,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眉形。按照形状分类有
细眉、阔眉,按照颜色分有
黑眉、翠眉。
黑眉与翠眉的区别来自于画眉之材料。
黛石
是最早的画眉材料,画出的颜色深浅取决于墨与水的比例,颜色较浅时会泛绿,如同韩偓诗中所说:
“黛眉印在微微绿”。
晚唐时出现了一种人工造的材料:
烟墨,易于制得,画出的眉毛也更精细。铜也是画眉的一种材料,取
铜锈
画眉,呈青蓝色。
图|眉石
唇妆改变嘴唇的形状与颜色。当时的妇女追求娇小的唇形,会先用妆粉把原先的唇色遮掩住,再用唇脂画出唇形,嘴唇为樱桃小口,娇美红润。唇妆按照颜色分有
朱唇、绛唇、檀口、乌唇。
按照形状分,唇形有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花奴样子等。
花钿
先秦时就已出现,一般是用纸片、鱼鳃骨、螺钿壳、蜻蜓翅、云母片等剪成一定的形状,然后用鱼鳔制成的
呵胶,呵气之后,沾取唾液,贴在眉心处,起到点缀妆容和遮掩瑕疵的作用。
面靥
是位于酒窝附近的点状或花状面饰,有点染、黏贴两法。盛唐以前流行的面靥一般是豆子形状的圆点。
图|面部画有花钿、面靥、斜红的彩绘绢衣木俑
额黄
起源于汉代,流行于六朝,以黄粉涂抹额头,还有的用黄纸剪出形状贴于额头。
斜红
起源于南北朝。相传魏文帝的宠姬撞伤脑袋留下红色的疤痕,反而更显娇美,更受宠爱。后来这一红痕便发展为一种妆容,传入宫外。
初唐时,红妆中的桃花妆、飞霞妆已出现,白妆也已出现。
桃花妆
是用胭脂涂抹双颊,以达到
“面若桃花”
的灼灼美丽,飞霞妆
则是先用胭脂涂抹全脸,再用妆粉覆盖,多是青春少女使用,更显年轻靓丽。眉的颜色增加了翠色,偏好温婉、柔和的细眉,柳叶眉
和
月眉
出现。
图|桃花妆
初唐妆饰带有特殊的时代风格。它继承了前朝崇尚节俭风气时的简约朴素,带有清新的生命活力,宛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出
自然、健康
的美。
图|《步辇图》中,宫女妆容淡雅
二、“妆成每被秋娘妒”,淡妆浓抹,盛唐气象
唐帝国在高宗时期迎来了
“开元盛世”。
杜甫诗中写道: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可见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
与初唐相比,盛唐面妆中红妆更为盛行,酒晕妆、檀晕妆出现。
酒晕妆
用粉敷面,颜色浓重,也叫
“醉妆”。
檀晕妆
妆粉与胭脂调和,涂抹面颊表现出粉色的妆容。眉形通过加宽、加长提升英气,有眉尾分叉的
分稍眉,还有状如蛾翅和桂叶的
桂叶眉。
唇妆更显小巧和浓艳,唇形相比之前越发收窄。
图|桂叶眉
在面饰上,花钿从几何图形发展出了花朵、动物等写实图形,红色、金色、翠色显得花钿更加精致、惹眼。面靥由原先的圆形豆点增加了
黄星靥、钱靥、花靥,使用的范围也一直扩大到鼻翼附近。
这一时期的面部妆饰有浓有淡,然而它们透露出的共同之处是
雍容、大气,有盛唐时期女性的高度
自信。
与初唐相比,面妆褪去了青涩、炽热,表现出
成熟
女性的坦荡、从容,更显
端庄、持重。
图|酒晕妆
初唐是唐代女性面部妆饰对于现存样式的继承,盛唐便是发扬以及创新。妆粉、胭脂、眉妆、唇妆和面饰搭配得当,相得益彰,妆效统一协调,又更加丰富多姿。浓妆不显艳俗,淡妆不显寡涩,“淡扫蛾眉”
的虢国夫人只画眉而不施任何粉黛,也依然美丽动人,可谓
“淡妆浓抹总相宜”。
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女性身处
男尊女卑
的封建社会,虽然可以读书识字,学习音乐、舞蹈等除了女红以外的技能,也依旧受到男性的支配。对于贵族女性来说,她们衣食无忧,无需为生计而奔波,但其生存又依靠皇帝或丈夫。出于对男性的讨好,她们对于妆容的精致程度有了越发严格的要求。
例如波斯国上贡的
螺子黛
便极为精贵,只有贵族妇女才有机会使用。《隋遗录》卷上记载:
“司官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
普通的劳动妇女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化妆打扮,但她们依然有对于美的追求。唐代生产力发展,化妆品工艺也日益成熟。所以唐代女性更容易买到廉价化妆品。舞女、歌女等更需要修饰自己的容貌,以至于
“妆成每被秋娘妒”,达到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的红火场面。
图|唐墓击鼓女乐俑
唐代女性服饰受佛教传入的影响,衣领不再紧锁,再配以轻薄、通透的帛,以及齐胸垂下的襦裙,更容易显露其丰腴圆润的身姿。她们享有固定节日出门游玩的权利,武帝时期还有许多的女性在宫中做女官。但矛盾的是,她们依然要以男性为尊。所以,就连最为开放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依旧没有想象中的高。
图|唐代袒胸披帛仕女俑
三、赭面妆、血晕妆、三白妆,哀艳靡颓,晚唐夕照
“安史之乱”
后,政治混乱、经济下行,统治者沉迷声色,百姓生活日益艰难。经历了繁华,又从中走出的人们,好比是从广阔的天空中被捕回狭小鸟笼的鸟儿一般陷入了苦闷和忧郁。
图|“安史之乱”形势地图
大唐盛世激发的想象与情感如同难以直接说出的心事,不能照见阳光,只能畸形生长,长成了
哀艳的病态美。
这一时期的妆容顺着盛唐时雍容、华丽的道路登峰造极。孔子曰:“
过犹不及
”。这种极端的求新求异揭示了女性心中渴望表达而又缺乏表达的病态压抑,显得荒诞、诡异。
面妆朝往
奢靡、纵欲
的方向发展。
赭面妆、血晕妆、三白妆
是中晚唐时期的时世妆,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女性的妆容风格:
哀艳、奇异、惊悚。
赭面妆是与胡人妆容结合的产物,只在唇上涂黑,画八字眉,黑色的唇妆与下压眉尾的眉形组成一副愁容,白居易的《时世妆》这样形容: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三白妆是在额头、鼻梁、下巴处用妆粉涂白,可以使这些部位更立体,但面部缺乏气色。血晕妆的特色是用紫红色染料涂抹眼眶,造成一种诡异的血腥感,一度被视为不祥。
图|血晕妆
面饰更是发展出了更复杂的形态。花钿样式更为
逼真,有了各种花草动物形状,还用昆虫翅膀、翠鸟羽毛等制作。面靥也有了鸟兽的形状。晚唐时的女性还不止用一套面靥,使原本起点缀、烘托作用的面饰有些
喧宾夺主。
额黄出现了黄纸剪出的
“花黄”,因而《木兰诗》中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一句表明,现有《木兰诗》的文本在创作过程中经过了隋唐文人的加工。
图|敦煌壁画中两颊有鸟靥的女供养人
对照同时代其他艺术的发展情况,可发现在晚唐时期,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都丧失了自信与豪迈,审美趋于
细腻、绮靡。
晚唐诗人温庭筠擅长写以女性闺房、宫廷生活为主的诗词,和李白、白居易、杜甫等人截然不同的是,他的诗词中少了李白的浪漫主义,也少了白居易、杜甫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固然卓越,却缺乏盛唐时期的尚武、博大。
图|温庭筠像
例如,李白写杨妃,开启以花比美人的先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杜甫写美人是从现实的角度加以讽刺或感慨。例如《丽人行》中先是写: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极言夫人们打扮之华美,最后一句却写道: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劝诫青鸟也不要随便衔取她们的红巾,得罪了丞相不是好事,充满讽刺。
图|彭先诚《丽人行》
温庭筠是
“花间词”
的鼻祖,他笔下的女性是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尊贵、美丽,却又
孤独、哀怨,时刻处于等待和思念的苦闷忧愁中。花间词与
宫体诗,在时空中遥相呼应着,昭示唐代已经走到了尽头,历史有着仿佛循环一般的
宿命感,“初唐四杰”要革新的审美风格,再度于晚唐兴起,以怪异的斜红、恐怖的血晕在晚唐女性的面颊上洒下最后一道夕照。
结语
李白的《清平调》这样赞颂杨玉环的美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汉宫的宠妃赵飞燕需要借助新奇的妆容引起皇帝的注意,而杨妃的美貌却如花朵一般天生丽质。但仔细一想,不管是精心妆扮还是天生丽质,在史书里,女性最终是为
“悦己者容”,她们心中的那些对于美的独立、鲜活的感受,也只能随着时代的洪流,在盛唐的繁华落幕之后,被无情地淹没在滚滚的尘埃之下,化作
“马嵬坡下泥土中”
散落一地的
“翠翘金雀玉搔头”,只得一个
“花钿委地无人收”
的悲惨下场。
封建时代的女性总是身不由己。因而贵族妇女摆脱不了
“以色侍君”
的命运,劳动妇女摆脱不了生活压力与精神压迫的双重摧残。但我们不能说女性的所有关于容貌的修饰都出于对男性的讨好,在不同时代的面部妆饰变化中,也蕴藏着女性的劳动智慧,倾注了她们对于美的想象。
在男性写下的闺怨、思妇诗中,女性精致的妆容总是得不到她们自己的欣赏,“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才是她们思念着的欣赏主体。可我们也应该记得,早在《诗经》年代,人类的感情表达更为原始、真挚的时期,爱情展现出的是无关性别地位的平等追求,思慕
“伊人”
的男子也会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为了心仪的对象
“溯洄从之”、“鼓瑟鼓琴”。
因而,现代的女性更应
“悦己而容”。
【参考文献】
《释名》
《隋遗录》
《酉阳杂俎》
《史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