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的战略地图是怎么一步步来的
- 旅游线路
- 用户投稿
- 2024-01-20 16:33:51
提到王志纲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太陌生。
王志纲身上有着多个头衔:
知名媒体人、意见领袖、中国本土战略策划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政府智囊。而他本人公开场合经常提及的是:智纲智库创始人。
王志纲,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贵州,早年求学于兰州大学,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或是误打误撞,亦或是立志于此,八九十年代就进入了媒体领域的金字塔——新华社工作。
那时,正逢改革开放春风。
王志纲一干就是十年,他基本上走遍了祖国的各个地方,并深度参与了广东乃至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探索的关键过程。
他采写的《中国走势采访录》,受到中央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时,受命陪伴新华社社长穆青,沿邓小平南巡路线同步采访,写下《风帆起珠江》《珠江三角洲启示录》等重大新闻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参与,发现,记录时代。王志纲用自己的实践赋予了这几个词别样的意义。
风头正劲时,王志纲从新华社辞职下海,一头扎进战略策划领域,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也就是那个时候,“王志纲工作室”应运而生。经年累月,今天已经升级为业界知名的“智纲智库”,累计服务了上千家政企客户。
这一干,就是近30年。
在他看来,中国需要有扎根本土的又极具特色的战略智库。回看“智纲智库”的30年,可以从中看到成长的大概脉络——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最终走向一个时代。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说,王志纲老师是给一代媒体人、知识分子开天眼的人。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你想,20世纪90年代,一个记者来到市场经济中,用自己的知识、学识、智力杀出一条血路,并且找到一条活路,甚至开拓一个行业。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坊间说,王志纲的一个策划案,少则500万,多则1000多万。真假暂且不表,从《王志纲论战略》这本书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王志纲自己曾说,这本书并不好写。
和以往智库出版的带有“策划实录”的十多本其他书不太一样,这次写作的背后是,王志纲以及团队大半生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阅万般人的战略思考和实践,也是整个时代的沧海桑田、风云际会。
那,究竟什么叫战略呢?
一句话就是,关键时刻的重大抉择;或者叫“面临关键时刻,要做重大抉择的时候,如何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王志纲更愿意用“找魂”二字定义战略。在我理解,或许更简单,就是找到每一个破局点。
知
谈起战略,初创公司里往往有一句口头禅:战略太虚了,一点也不落地。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王志纲说,智库走过近30年的一个重要法宝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互为因果,相互支撑。
可以归纳为底层逻辑,说白了就是“道”,或者叫认知,格局。王志纲的底层逻辑框架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人——王阳明、马克思、毛泽东。
其中,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得益于父亲。他的父亲是当地中学的一个校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亲都会带三份报纸回家——《参考消息》《文汇报》和《贵州日报》。关于心学,父亲告诉了王志纲三句话:“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后来多年的实践中,他才开始理解其内涵。格物才能致知,真正的修行不是在高山大海边放飞心灵,也不是在寺庙里枯坐参禅,而是,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静。
他起家的第一个项目——碧桂园,完整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因为有战略纬度的考量,从而开创了一个行业。因此也让碧桂园一炮打响,成长为房地产行业的标杆。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这是1993年王志纲给碧桂园亮出的一句话广告。与其说是广告,不如说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许愿,更是一种企业的理念。
30年下来,碧桂园走向亚洲、走向全世界,这个广告永远高悬于世人眼前。
据说,就是碧桂园当年在香港上市的时候,为什么获得资本和香港人这么大的追捧,就是因为这句广告词。也是一方美谈。
王志纲的名声在中国一下就爆开了,可谓是一战成名天下知。当时,全中国的老板都来找他。大家都称,这是个神人。
接踵而来的就是像龙湖、万达、星河湾、中国奥园、华夏幸福、云南海诚、上海城投、天府新谷、亲和源等源源不断的项目机会。
王志纲经手的策划,相继
开创了中国“教育地产”“复合地产”“品质地产”的先河,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学习样板和业界典范。
行
1994—2003这10年,可以说是智纲智库发展的第一阶段。
很少人知道,王志纲大学修的是政治经济学,主修课要读《资本论》。据说,这本书他读了不低于7遍。
从读起来像天书,完全不懂到渐入佳境,再到当作方法论来读,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
后来他总结,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并不是理论,而是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形成他底层方法论里不可或缺的。
2002年前后,基于对城市发展和地产价值的局限,正是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时,王志纲带领团队开始转向新的领域,即城市发展战略。
从中国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他得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需要通过第三方智库的力量,把政府意志与市场力量有效地结合起来。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上海、昆明、西安、青岛、石家庄等全中国80?中心城市,王志纲基本都参与策划过。
2003年,成都找到王志纲。当时,成都面临一个问题:找魂。
成都有个最大的“缺点”:会耍。这恰恰是成都最大的优点,也是成都的核心竞争力。
于是,王志纲带着团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研究,得出两个判断:
第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西部大开发的大时代下,成都有望率先崛起,成为中国中部的龙头、抓手和发动机,与东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引擎相呼应。
第二,中国逐步从“吃饱”进入“吃饱了撑的”时代,成都将是一座超级富矿。它必将迸发超级能量,推动成都弯道超车。
王志纲当时画了一张“张弓搭箭图”,为成都制定了“西部之心+典型中国”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再接着就是宽窄巷子的成功,营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休闲文化生态。从“张弓搭箭”的战略判断,到休闲之都的气质把握,完美地贯穿了“找魂”的全过程。
为城市策划的背后,这一套方法论是战略、是找魂,是规律、也是孵化。
王志纲早年从《资本论》里悟出来的道理,正在以一个一个城市战略跃然纸上。用他自己的话形容,马克思是他方法论的奠基人。
西安,则是诠释这套方法论的另外一个样板、典范。
当时,王志纲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观光是没有目的地的,休闲度假才有目的地。
今天,中国可以说有三个“首都”:北京是“政治首都”,上海是“经济首都”,还有一个“文化首都”在哪里?西安具备这个条件。
作为中国的“文化首都”,切入点就是唐文化,中国是复兴,不是崛起,建立民族自信;通过这种市场的力量,获得关注度,最后来拉动自己。
于是,曲江新区就打造出来了。随之,大唐芙蓉园、大唐西市也应运而出,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在找城市区域战略的“魂”时,王志纲总结出了一句话——上接天,下接地,中间市场能通气。
所谓上接天,宏观思路和战略决策能够吻合到一起,设定一个样板田,然后让大家来学习,整个国家民族少走弯路。
下接地,就是跟当地文化和历史有关系。
而中间市场能通气,就是要具有可操作的市场工具和手段,让这些企业家和市场力量不用扬鞭自奋蹄,最后这个地方就能做得起来。
合
从2003年到2013年,是智纲智库的第二个10年。
这一阶段,智纲智库的重点聚焦在城市与区域战略、高新区、开发区、新城。此外,城市运营和城市运营商,也是当时重要的理论贡献。
伴随着沿边开放新时代以及世界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智纲智库在后5年里开始介入延边开放战略。
对于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王志纲来说,毛泽东对其底层逻辑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那几年,他几乎走遍了所有重要的边境城市,帮助寻找更为合理的战略发展路径。
从这个层面上讲,也是王志纲将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运用到极致的几年。
从黑河—中俄两国一城、牡丹江—东北亚枢纽、呼伦贝尔—北疆开放龙头,到西双版纳—金三角明珠、北海—东盟之门、福建三都澳—两岸合作抓手,再到珲春——大图们江之心……这些延边城市的战略策划,无不再造着智纲智库的辉煌。
为城市策划的背后,这一套方法论是战略、是找魂,是规律、也是孵化。王志纲早年从《资本论》里悟出来的道理,正在以一个一个城市战略跃然纸上。
2007年毛里求斯合作贸易区——中国首个“海外特区”;
2007年上海新和源——中国首个“会员制养老社区”;
2008年成都天府新谷——中国首个“纯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08年云南海诚告庄西双景——中国首个“情景式文旅综合体”……智纲智库在多个前沿领域树立了标杆案例,一个新型的智库形态已经形成。
王志纲用战略实践阐释了城市与区域的合力,也侧面体现了智纲智库在政府那边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用战略眼光来说,不但找到了抓手,还掌握了节奏,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权变,也就是在变化中掌握主动权。
一
2013年以来,可以说是王志刚适应不断变化的新10年,
王志刚带领智纲智库见证并深度介入了中国20年旅游业的狂飙猛进全过程,为上百个旅游项目找“魂“,扮演者幕后推手的角色。
2014年,重庆尚盟时装产业园——中国首个“全产业链时装产业集群”;
2015年,北京万谦不老生活——中国首个“养生型养老服务商”;
2016年,中国“山地玩都·百花兴义”;
2017年,重庆九龙坡区及高新区“首座人工智能城市”;
2019年,先后与立白集团、宏宇集团、保利集团、珠江合生等大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为贵阳市、宁波市、聊城市、漯河市、南雄市等市县提供深度战略咨询……
如今移动互联时代,丰富多元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焦点。
从产业战略搭配企业战略,从文化旅游到区域发展,从制造业转型到数字化平台构建,王志纲需要回答更多的时代之问。
今天的中国到了什么阶段,明天的中国会是怎么个玩法?
从战略角度,王志纲这样解释到,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大道理是做战略的前提。古话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指的就是大道理、大环境,天道。
而今天的大道理是什么?
改革开放40年,上半场基本结束,下半场正式开启。
上半场的特点,数据为王,发展就是硬道理,胡作非为都有理,结果留下了很多问题,生态的破坏、人文环境的破坏,这些问题全摆在面前。
王志纲谈到,下半场正式开始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高质量发展,包括生态、文化、政治、秩序各方面。
第二,内循环带动外循环,不是靠两头在外,我们不是拼命地挣血汗工资,用10亿件衬衣换人家一架飞机。而是倒过来,不仅有出口交易会,还要有进博会,要享受全世界最好的产品。
第三,消费拉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长的主旋律和主马达。
这么说来,下半场已经在路上了。
道德经有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个体来说,是完成自我的蜕变,达到重生;而对群体来说,需要回归初心。
智纲智库,是否实现了当初定下的“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目标,还有待于下一阶段的验证。
站在新10年的关口,对王志纲来说,无数的战略实践背后都蕴含着一个道理——知易行难。
往大了说,今日之中国,正在步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最初的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穿越无人区的时刻即将到来。
回到王志纲本人身上,作为中国本土战略的开创者,他将面临的无人区是什么?
东西方的战略博弈还是国与国的竞合?专业咨询会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大数据会不会替代信息咨询?
不一而足。
这一系列的问题,只能留给新时代的智库,还有新时代成长起来战略执行者来回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