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萌新报到
- 旅游线路
- 用户投稿
- 2024-02-05 14:31:17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是COP15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n
\n
云南是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且备受威胁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大区域的核心和交汇地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许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地貌以及立体的气候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使云南成为发现新种的高度集中地。
\n
\n
资料图
\n\n
今天,开屏新闻就带大家一起认识一下云南新近发现的这些“萌新”,感受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
\n\n
理田螺
\n
田螺家族进一步壮大
\n
\n
最近,研究人员将此前在云南发现的4个田螺科特有物种归于同一个全新的属,并命名为理田螺属,分别为德拉维理田螺、尖龙骨理田螺、滇西理田螺、塔形理田螺。这标志着田螺家族进一步壮大。
\n\n
上图为理田螺属4个物种(从左至右:德拉维理田螺、尖龙骨理田螺、滇西理田螺、塔形理田螺),下图为采集地环境——泸沽湖(左)和丽江某湿地(右)。(张乐嘉摄)
\n
\n
2010年起,研究人员系统采集了云南各大湖泊湿地环境中的田螺科物种,并相继发表了2个云南特有田螺科新属,即玺螺蛳属和环螺蛳属。最近几年,他们在大理洱源、剑川和丽江泸沽湖等地采集到4个田螺科特有物种。经研究发现,这4个云南特有物种均无法被划分到任何已知的属中,而应归于同一个全新的属。
\n\n
中国是全世界田螺科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而云南又是国内田螺多样性最高、特有属种最多的地区,目前分布有包含4个特有属在内的共计10个属,占世界田螺科已知属的三分之一,且至少有14个特有种。
\n\n
长腹新蝎蛉
\n
拥有最长腹节的“飞蝎子”
\n
\n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王吉申摄
\n
\n
今年初,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王吉申博士,在昆明市发现了一个新物种——长腹新蝎蛉。
\n\n
长腹新蝎蛉(左雄右雌)供图
\n
\n
蝎蛉是长翅目一些昆虫的通称,其雄性通常长着膨大并向背侧反曲的外生殖器,看起来非常像蝎子的尾巴。因此,它们也常被称作“飞蝎子”。王吉申发现的新物种长腹新蝎蛉,其雄性具有超过所有已知现生蝎蛉的延长腹节(最大个体体长65.0mm,腹部就长59.8mm)。
\n\n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王吉申摄
\n
\n
化石记录表明,早在侏罗纪中期(距今约1.6亿年前),蝎蛉总科中就已经出现了延长腹节。自侏罗纪至今,在蝎蛉总科的至少8个属、4个科中出现了延长腹节。
\n\n
中国龙
\n
再添两个新物种
\n
\n
今年3月,英国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刊登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张泽川、尤海鲁,以及禄丰市自然资源局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王涛共同研究撰写的论文,系统地介绍了三叠中国龙的特征,并证实三叠中国龙是一个独立恐龙种。
\n\n
三叠中国龙头骨化石
\n
\n
而发现于昆明市晋宁区的中国双嵴龙应为中国龙属,而非原先认为的北美双嵴龙属。这也意味着,中国龙属再添两个新物种。
\n\n
龙陵秋海棠
\n
“物种户口簿”添新成员
\n
\n
资料图
\n
\n
今年年初,在云南发现的“龙陵秋海棠”被认定为新物种,这意味着全球秋海棠属家族的“物种户口簿”上又添新成员。
\n\n
资料图
\n
\n
早在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考队在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一种未知的秋海棠属植物。经该园科研团队依据秋海棠属最新分类进行仔细研究、比对分析及文献查阅,该物种与文山秋海棠的形态非常近似,但从花型、果实形态等特征上看存在着明显的“可辨识”差异。通过国际权威秋海棠属专家审核,最终确定为全球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陵秋海棠”。
\n\n
新物种
是指在科学工作中首次发现并描述命名的、未被科学认知、经合格发表的物种。
\n\n
资料图
\n\n
去年
\n
云南新增两栖爬行新物种19种
\n
\n
根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两栖动物累计描述新物种34种,新纪录种10种;爬行动物累计描述新物种21种,新纪录种2种。其中,云南省
两栖类新物种11种,新纪录种8种;爬行类新物种8种。
\n\n
云南两栖类新物种11种
\n
▽▽▽
\n
河口湍蛙
\n
\n
图片引自:Wangetal.,2022a
\n\n
丙察察湍蛙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河口棱皮树蛙
\n
图片引自:Duetal.,2022.ZooKeys1099:123–138.
\n\n
屏边掌突蟾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梅里齿突蟾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碧罗齿突蟾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云岭蟾蜍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永德溪蟾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片马疣螈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普洱蝾螈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麻栗坡瘰螈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云南两栖类新纪录种8种
\n
▽▽▽
\n\n
邦瓦疣螈
\n
\n
图片引自:Liuetal.2022a
\n\n
阮氏大头蛙
\n
图片引自:Liuetal.,2022b
\n\n
河江棱皮树蛙
\n
图片引自:Liuetal.,2022d
\n\n
奥氏树蛙
\n
图片引自:Liuetal.,2022d
\n\n
葡萄湍蛙
\n
图片引自:Zhangetal.,2022d
\n\n
绿湍蛙
\n
图片引自:饶定齐《中国西南野生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卷》
\n\n
奥氏越南姬蛙
\n
图片引自:吴东益等《云南省两栖类新属纪录——越南姬蛙属》
\n\n
蔡氏疣螈
\n
图片引自:Liuetal.,2022a.
\n\n
云南爬行类新物种8种
\n
▽▽▽
\n\n
西南眼镜蛇
\n
王剀摄
\n\n
黎明龙蜥
\n
图片引自:引自Liuetal.,2022f.
\n\n
永胜龙蜥
\n
图片引自:Liuetal.,2022f.
\n\n
长尾棘蜥
\n
图片引自:Liuetal.,2022e.
\n\n
红唇棘蜥
\n
图片引自:Liuetal.,2022e.
\n\n
思茅半叶趾虎
\n
图片引自:Agungetal.,2022.
\n\n
砚山半叶趾虎
\n
图片引自:Agungetal.,2022.
\n\n
孟连裸趾虎
\n
图片引自:LiuandRao,2022c
\n\n
云南境内
\n
已累计发现3718种新种
\n
\n
资料图
\n\n
据统计,1992年至2020年,云南省境内累计发现3718种新种,其中新物种2519种,新记录种1199种。
\n\n
包含大型真菌570种、地衣802种、苔藓56种、蕨类183种、裸子植物15种、被子植物1703种、鱼类215种、两栖类52种、爬行类31种、鸟类60种、哺乳类31种。
\n
\n
从分布区域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是新物种、新记录种的集中分布区;
\n
\n
从发现时间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近10年是新物种、新记录种发现的高峰期,其中,2016年、2020年发现的新物种均超过200种。
\n
\n
资料图
\n\n
全国超1/3的新物种发现于云南
\n
\n
数据显示:仅2020年,就在云南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256种,如大围山梧桐、文山马兜铃、勐海灌树蛙等。海量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红生物”,云南生物多样性关注度持续升温。
\n\n
专家介绍,近30年,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新物种发现于云南,云南是全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省份。
\n\n
景洪热带雨林的寄生花
\n
\n
为啥云南的新物种特别多
\n
\n
“为什么在云南发现的新物种特别多?”这是很多关注生态环境的网友提出的疑问。
\n\n
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剀博士说,云南的地形特别多样,例如滇西北是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滇中是高原,滇南边境地区则是热带雨林,如此迥异的地形和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调查研究的力度不断增强,那些形态接近、之前被研究人员忽视的物种得以被发掘描述。
\n\n
资料图
\n\n
王剀介绍,这里所说的“新物种”并不是才演化出现的,它们在云南已经存在了千万年。所谓的“新”,指的是近期才被科学界认知、正式定名。很多“新物种”对于当地人早已司空见惯,但它们却一直没有被科学界正式、严谨地描述比对,没有被当作独立的种类,也没有正式的学名。只有当一个物种被科学界正式描述命名,它们才有正式的“名分”,也才能对它们开展相应的研究、妥善的保护。因此,物种的分类和命名对于科学研究和物种保护都极为重要。
\n\n
资料图
\n
\n
而所谓云南省的新记录种,则是之前未记录分布于云南,直到近期才在云南境内被发现分布的已知物种。新记录种虽然已经被科学界定名,但对它们分布范围的更新有助于评估物种的受威胁等级和生存状态,是重要的基础资料,对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n\n
资料图
\n\n
大量新物种的发现
\n
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
\n
具有重大的意义
\n
也吸引着广大民众去
\n
认识、关注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n
而通过这些或惊艳唯美
\n
或稀奇古怪的动植物“肖像”
\n
我们得以
\n
再一次领略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
\n
\n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综合整理
\n
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社、云南网、云南日报(胡晓蓉)、新华网等
\n
责任编辑易科彦
\n
责任校对何丹
\n
主编严云
\n
终审编委曹婕
\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湖北导览武汉东湖磨山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