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西双版纳佛寺的五树六花
- 旅游线路
- 用户投稿
- 2023-12-26 16:22:44
十年前,我在许再富老师的一本书里第一次看到关于“五树六花”的介绍,一直以为这是南传佛教的传统,我查阅了汉译的佛经,发现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在东南亚的南传佛寺也没有看到完整的“五树六花”。于是我深入西双版纳进行田野调查,看到不同寺庙里的“五树六花”并不完全相同。我又找来傣族相关的史料,去追踪源头,最后发现:原来“五树六花”是佛教在西双版纳地方化的产物,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同时,我将这些“五树六花”的植物傣名,请西双版纳贝叶书院的都比坎章进行了翻译,在此感谢。——许玲
中国的寺庙景观在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后,形成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佛教流传于东南亚和南亚,也是我国云南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
西双版纳的佛寺一般位于村寨中地势较高的山坡上或寨子的主要入口等全村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且往往被茂密的树林环绕。
随着佛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佛寺不再只是宗教活动的中心,逐渐成为了村寨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村民走出家门就进入佛门,离开佛门便进入了家门。
按佛教教规,在寺庙周围环境中一定要种植“五树六花”,“五树六花”体现了当地人对佛教的尊重和崇拜,也体现了与神灵的密切关系。
僧人爬上贝叶棕砍取棕叶
云南省西双版纳的佛寺,根据教规,除必有一尊释迦摩尼的塑像,不少5个僧侣外,佛寺庭园需栽培与佛事活动有关的植物,在百余种的佛教植物中,以“五树六花”为典型,这些植物体现了当地人对佛教的尊重和崇拜,也体现了寺院与神灵的密切关系。
“五树六花”从何而来?
“五树六花”即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和六种花。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傣族历史文化漫谈》中提到一个故事:有一个阿占(知识渊博的人)说“勐景永(现在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吉祥物,在我们没来之前就有了。只要大家保护和发展这些东西,这个坝子就一定会更加美丽吉祥。”大家听后十分高兴,就问哪些是吉祥物?阿占回答:“
我们坝子这么美,主要因为有五种树、六种花,两种动物陪伴我们。五种树是菩提树、贝叶树、铁力木、大青树、槟榔树;六种花是鸡蛋花、荷花、凤凰花、缅桂花、玉兰花、野姜花;两种动物是大象和孔雀。
”[1]
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长的许再富研究员考察发现,东南亚部分南传佛寺并不会有“五树六花”的规定,他认为:“五树六花是南传佛教植物与傣族文化结合的产物。”[2]而西双版纳州总佛寺的帕祜巴罕听长老也表示:“
五树六花是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本土化的傣族文化。
”
哪“五树”?哪“六花”?
“五树六花”具体指的是哪些植物,不同文献的解读各不相同。岩温扁等人编着的《贝叶文化》书中提到的五树是菩提树、铁力木、贝叶棕、高榕和槟榔;六花是鸡蛋花、“糯傣哼”(傣文发音,具体树种未知)、莲花、红花、缅桂花(分黄、白两种)、刺桐[3]。也有人认为,五树六花分别指菩提树、高山榕、贝叶棕、槟榔、糖棕,以及莲花、文殊兰、地涌金莲、黄姜花、鸡蛋花和缅桂花[4]。王成晖等人在《浅谈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五树六花”》中提出:五树六花包括了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可孤植、丛植等,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植物群落[5]。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里也有一个佛教植物区,里边栽种并标识出的“五树六花”分别是贝叶棕、菩提树、大青树、铁力木、槟榔树,以及黄缅桂、鸡蛋花、睡莲、文殊兰、黄姜花、地涌金莲。
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对于“五树六花”的介绍
西双版纳常见的“五树”植物
西双版纳常见的“六花”植物
“五树六花”种在哪?
一个完整的佛寺主要由寺前广场、寺门、引廊、佛殿、窝树、佛塔、僧舍、瑞兽彩塑、佛教植物等组成,但并非每个寺庙都有这些内容。与汉传佛教轴线对称、偏重统一的布局不同,傣族佛教园林,空间布局少规整对称,构图灵活自由,并以矮墙围合。这些矮墙多数高度在1m以下,使寺庙与周围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寺前都有较大的广场,满足人们经常性的民俗和宗教活动需要。佛寺两侧和对面不能盖房子,村中住屋的楼面高度不能超过佛像坐台的高度。入口由寺门和引廊组成,引廊将寺门和佛殿连成一个整体。佛殿居于佛寺中心位置,一般呈长方形,坐西朝东,东西为大门,西前是佛像。
用作举行高级佛教仪式的窝树一般建在佛殿正前方或寺门的右侧,僧舍在后,与佛寺其他建筑相比,装饰简单,比较朴素。佛塔的位置较为自由,有的设在殿前,有的设在殿后,也有的设在寺门旁或者寺庙中地势较高处,形式包括单塔、双塔和群塔。常见的雕塑小品有麒麟、蟠龙、狮子、大象、孔雀,常被作为护塔、护寺的神兽,被放置在入口、塔前和水井边。
景真佛寺总平面示意图
马建武,林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特色》
德宏州的佛寺
杨大禹,吴庆洲:《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及其文化精神》
“五树六花”的常见种植手法包括以下几种。例如,菩提树和大青树常在南传佛教中被视为神树、圣树,其树下空间是特定的祭祀祈祷场所,因而一般种植在村寨的村口、中心以及寺庙的周围;贝叶棕是傣族文化的载体,建寺庙必须种植贝叶棕,而且种植在寺庙的中心视野内,并且还逐步被栽种到村寨中、竹楼庭院和村寨附近;莲花是“五树六花”中唯一的水生植物,在寺庙中通常种植在水池或水缸中。鸡蛋花为落叶乔木,色彩艳丽、花色清淡、造型独特,通常栽植在寺庙旁边。地涌金莲、黄姜花、文殊兰是草本植物,色彩艳丽,清谈素雅,一般采用丛植的方式,形成分隔或围合的空间。
佛寺门口高大的贝叶棕
孙钢:《边陲伽蓝——云南南传佛教寺院巡礼》
丛植的地涌金莲作为分隔空间,鸡蛋花、槟榔等围合空间
结语
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没有一个脱离自然的文化,也没有一个孤立存在的自然,它们在空间中如自然生长般交织演化,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甚至每一个植物的背后都具有非常复杂的社会性。“五树六花”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在寺庙设计中所呈现的景观效果可能是其在寺庙中应用的缘由之一,但是挖掘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发现它们运用在西双版纳的佛寺中更丰富的缘由,这种应用缘由的复杂性也启示着设计师尊重自然和人性的另外一个视角。
参考文献
[1]刀国栋(1992).傣族历史文化漫谈.民族出版社.
[2]许再富(主编)(2011).西双版纳傣族热带雨林生态文化.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3]岩温扁等(2001).贝叶文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4]颜晓佳、周云龙、李韶山(2013).佛教寺庙常见植物.生物学通报,48(11):7-11
[5]王成晖、刘业、向潇潇(2014).浅谈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五树六花”.广东园林,36(04):41-46.
注:除特殊标注外,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今年春节的酒店真住不起呀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