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说鸡3
- 旅游知识
- 用户投稿
- 2024-01-23 15:58:25
作为图腾崇拜的遗存,以鸟为题材的舞蹈一直存在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而在我国的西南山地,少数民族同胞和多种美丽的鸡形目鸟类相伴,将它们视作吉祥幸福的化身,逐渐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以各类鸡形目鸟类为模仿对象的舞蹈,本文例举几种少数民族的“鸟舞”,管见这些人类和鸡形目鸟类“共同创作”的舞蹈艺术。
全文概览:
1.苗族“锦鸡舞”——模仿对象:红腹锦鸡
2.哈尼族“棕扇舞”——模仿对象:白鹇
3.傣族孔雀舞/现代孔雀舞——模仿对象:绿孔雀/蓝孔雀
正文:
1.苗族“锦鸡舞”——模仿对象:红腹锦鸡
(△篝火旁的锦鸡舞)
首先还是以我大贵州苗族的“锦鸡舞”开篇吧。苗族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广布于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支系众多,之间的风俗习惯、穿着服饰多有不同。而锦鸡舞仅流传于苗族一个叫做“嘎闹”的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一些村寨,主要在贵州省丹寨县和雷山县,因崇拜锦鸡并在重要节日和祭祀活动中跳锦鸡舞,故而又称他们为“锦鸡苗族”。
而自然界真正叫做“锦鸡”的鸟类共两种,都隶属于鸡形目锦鸡属,分别是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
)和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
),而在“锦鸡苗族”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分布的是红腹锦鸡,据此可推断“锦鸡舞”模仿的原型正是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
雄性个体)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
雌性个体)
红腹锦鸡又名“金鸡”,为我国的特有雉类,因其羽色鲜艳,自古便是知名的观赏鸟类,但因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数量趋于下降,被列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
(△红腹锦鸡在中国的分布,源自《中国雉类》(郑光美主编))
那么,“锦鸡苗族”的同胞,是以怎样的装束和舞步,来模仿红腹锦鸡这一美丽的鸟儿的呢?
锦鸡舞以苗族最爱的乐器——芦笙伴奏,吹奏芦笙的任务由男子负责,而舞蹈则交由女子。女舞者头颈插戴上苗家精美的银饰,上着贴身对襟衣,下穿超短百褶裙,前搭一块绣花片,全身服饰的重点在于缠于腰间,搭到身后的数条两寸的绣花宽带,以此模仿锦鸡尾部华丽的羽毛。当然大家或许要说,绣花宽带远比红腹锦鸡的尾羽花哨,恩,对此我只能回答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红腹锦鸡华丽的尾羽与“锦鸡舞”服饰纷繁的绣花宽带)
(△锦鸡舞者头戴的银饰)
舞蹈时,舞者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相对来说,下肢动作多,上肢动作少,双手于两侧自然放开,步态轻盈,悠然摇摆。
(△村寨中行进的锦鸡舞)
(△舞台改编的锦鸡舞)
2.哈尼族“棕扇舞”——模仿对象:白鹇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包括红河、版纳、普洱和玉溪等地,他们和另一种鸡形目鸟类——白鹇(Lophuranythemera
),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哈尼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在显著的位置常常会见到有一只白鹇鸟的雕像,甚至中国哈尼族网也用白鹇的形象作为网站logo。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白鹇雕像,找不到更容易识别的侧面照片,大家将就看吧)
(△中国哈尼族网首页
中国哈尼族网,哈尼族三字旁的鸟类形象为白鹇)
那么白鹇又是一种怎样的鸟类呢?
(△白鹇
Lophuranythemera
雄性个体)
(△白鹇
Lophuranythemera
雌性个体)
白鹇(Lophuranythemera
)属鸡形目鹇属,又叫银鸡、银雉,分布于分布于中国、缅甸和泰国等国,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的分布示意如下。
(△白鹇在中国的分布,源自《中国雉类》(郑光美主编))
由图可见,在云南省中南部均有白鹇分布,与哈尼族同胞的聚集区域有重合。在漫长的相伴中,哈尼族同胞不仅喜爱上了白鹇,在一些地区甚至创作流传下来了一种以扇子为道具,模仿白鹇的体态的舞蹈——“棕扇舞”。舞蹈者手执双扇,在稳重的鼓声伴奏下,用舞蹈模仿再现白鹇展翅、饮水等动作。
(△哈尼族“棕扇舞”)
(△民族歌舞《我家红河》中经舞台创作后的“棕扇舞”——《白鹇与棕榈》)
3.傣族孔雀舞/现代孔雀舞——模仿对象:绿孔雀/蓝孔雀
(△绿孔雀
Pavomuticus
雄性个体)
说起孔雀舞,大家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如下场景:
(△杨丽萍舞蹈《雀之灵》)
(△杨丽萍舞剧《孔雀》)
不过,这些孔雀舞是吸纳了传统孔雀舞特色的现代舞蹈(杨丽萍本人也是白族而并非傣族)。传统的傣族孔雀舞的画风其实是这样的:
(△傣族舞蹈《邵多丽》)
哦,不,不是这个,真正传统的傣族孔雀舞是这样的:
(△传统傣族孔雀舞,图片源自某期《上海文艺》)
不要笑,严肃一点。
过去传统的傣族孔雀舞,都是由男子头戴金盔,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虽然少了点娇美,但是淳朴又粗犷,也是别具一格的好吧。
何况,真正的孔雀本就是雄性开屏。
(△绿孔雀
Pavomuticus,其中开屏的为雄性个体,另外两只为雌性)
孔雀属共有两种鸟类,包括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Pavomuticus
)、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Pavocristatus
),两者均是雄性具有华丽的尾屏,可以“开屏”,而雌性并无发达的尾屏。分布于我国的是绿孔雀,除了我国,它也分布在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地,目前数量稀少,生境断裂,处境极其堪忧,TheIUCNRedList目前将其保护级别定为EN(Endangered,濒危),我国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内仅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且已不足500只,在我国有区域性灭绝的可能。
(△白鹇在中国的分布,源自《中国雉类》(郑光美主编))
这么稀少的动物自然是没那么容易看到的,哪怕你是到素有“孔雀之乡”的云南,见到的也多是烂大街的孔雀是蓝孔雀(Pavocristatus
),这种孔雀非我国原产,野生种群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目前养殖较多。
(△西双版纳孔雀园,这乌央央的一片全是外国货,真正的中国孔雀正在灭绝边缘,然知者甚少)
(△原产中国的绿孔雀(左)与舶来品蓝孔雀(右)雄性个体对比)
详细区分两种孔雀建议移步我的另一个答案——
孔雀有哪几种种类?如何分辨雄雌?-知乎
虽然现在绿孔雀的处境岌岌可危,但相信在若干年前,傣族先民们还是能很容易地看到绿孔雀,他们仔细观察、了解这种美丽的鸟类,将其外形和体态融入到了自己的舞蹈,将对孔雀的崇拜喜爱,融入到了傣族的民族基因中。
孔雀舞舞者从男到女,从傣族传统舞蹈走向现代舞蹈的历程中,还有一样细微的变化,那就是模仿对象逐渐从绿孔雀,开始转变为蓝孔雀,我们大致可以从几代舞蹈名家的事迹来窥探一二。
(△新中国一代孔雀舞大师——毛相(中者)与著名舞蹈编导茅迪芳(右者)合影)
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文工团对云南进行了访问,孔雀舞艺人毛相为访问团表演了相对传统的傣族孔雀舞,文工团十分赞赏,吸纳他为成员,经过学习和培训之后,毛相在舞蹈中加入了其他民族的舞蹈动作,并增加了女演员,创新为双人舞。
碍于当时无彩色照片保留下来,我们不清楚毛相在表演传统孔雀舞时,其服饰是什么颜色,不过考虑到近年来看到的传统孔雀舞,舞者多着绿衣,估计当时毛相着装亦是绿色吧。
(△传统孔雀舞,舞者全身着绿,稍有黄色、红色点缀,与真实绿孔雀羽色相近)
新孔雀舞反向不错,中央歌舞团创作室编导金明再次对孔雀舞进行了改造,将装束从之前的大裤脚裤装变为大裙摆的裙装,舞蹈中加入了芭蕾的部分元素,由朝鲜族女舞蹈演员崔美善带领十多个女演员表演。这时舞者的衣裙略偏蓝色,此外用黄色羽毛作头饰,和绿孔雀形象已有差异。
(△朝鲜族舞蹈演员崔美善表演的孔雀舞)
不仅舞衣变成了蓝色,此版舞蹈还出现了一个笔者最不能接受的动作细节,请注意看下图,舞者双手比出了经典的模拟孔雀头部手势,不过好在这个动作一晃而过,那时观众不一定看得出这是在模仿孔雀的头部,然而隐患却已经埋下了。原因我们在后文再说
(△朝鲜族舞蹈演员崔美善表演的孔雀舞)
文革后,孔雀舞一时兴盛,期间,以刀美兰的《金色的孔雀》尤为知名。早在1957年,刀美兰就在舞蹈《召树屯与南吾诺娜》中就扮演过“孔雀公主”,1978年,她的独舞《金色的孔雀》登台演出,与早前的孔雀舞相比,其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通过外开肩部来模拟孔雀展翅的动作,此外,衣裙已是纯纯的蓝色。
(△刀美兰舞蹈《金色的孔雀》截图)
(△原产中国的绿孔雀(左)与舶来品蓝孔雀(右)雄性个体对比,请问你觉得上一幅图更像谁?)
刀美兰这版将崔美善版就出现的模拟孔雀头部的手势这个细节无限放大了,持续了好几十秒的动作已经明显告诉观众,这就是孔雀的头:
(△刀美兰舞蹈《金色的孔雀》截图)
为什么笔者一直很在乎这个手势,因为这个手势和服装颜色一起,进一步模糊了观众对中国绿孔雀的认识,灌输了外国货蓝孔雀的形象。
(△原产中国的绿孔雀(左)与舶来品蓝孔雀(右)雄性个体头部对比,注意看羽冠,你觉得上一幅图模仿的是谁?)
再后来,就是你我都知道的杨丽萍的《雀之灵》、《雀之恋》以及后来的舞剧《孔雀》了。
(△杨丽萍《雀之灵》)
在《雀之灵》、《雀之恋》、《孔雀》中,模拟孔雀头部的手势就频频出现了。
(△《雀之灵》《雀之恋》《孔雀》中舞者用手势模仿孔雀头部)
此外《雀之灵》和《孔雀》中,都出现了白色的衣裙,不由得让人想到——白孔雀。
(△白孔雀)
仔细看看白孔雀头部的羽冠,是不是和蓝孔雀一样为扇形,没错,白孔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它其实只是百变了的蓝孔雀,说得简单点——它就是蓝孔雀。
由此,在各种孔雀舞蹈中,我们塑造的形象,最终由中国绿孔雀,逐渐变成了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全身羽毛或以蓝色、或以白色居多的——蓝孔雀了。
正如同在自然界,绿孔雀逐渐消失在中国大地上,而蓝孔雀遍地开花一样,在舞台上,绿孔雀也全面败下阵来。
4.其他
除了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玛恰霞布卓”亦是模仿孔雀的舞蹈,“玛恰”即孔雀,“霞布卓”藏语译为歌舞。近几十年来,绿孔雀在西藏墨脱等地有过被观察到的记录,可能在更加久远的年代,绿孔雀在藏族聚集区也有较多分布,能够予以藏族同胞足够的观察样本和丰富的创作灵感。
相关文章和回答链接:
鸡年说鸡(2)-鸡形目鸟类求偶炫耀行为大赏-知乎专栏
鸡年说鸡(1)--鸡形目鸟类的简介与分类-知乎专栏
孔雀有哪几种种类?如何分辨雄雌?-知乎
成都熊猫基地里为什么要养孔雀?-知乎
为什么老版《西游记》电视里大鹏在追孔雀公主?他们不是近亲吗?-知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