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知识 > 云南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云南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前言

茶马古道是连接古代内地与西藏经济联系的商贸之道。由于西藏海拔高,天气寒冷,藏族人民养成了喝茶来化解油腻的生活习惯,川、滇的茶叶、盐与西藏的马匹、药材等进行互补性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它源于古代西南、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有三条,由政府直接经营,包括: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和滇川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互相交错的庞大贸易网络,共同构成横跨北中国八省区与丝绸之路交叉并的交通大动脉和贸易大通道,成为世界东方最著名和富有影响力的贸易古道。其中滇川茶马古道即云南茶马古道,开通于明代木氏土司统治时期。云南在木氏土司统治时期,遵循朝廷指令设“官马帮”,将云南“普洱茶,“沱茶”转向西藏换取战马,标志着云南茶马古道的开通。其主要路线分为上行与下行两道。上行即滇川道,由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思茅等地经景谷、下关、丽江、中甸、德钦转至拉萨,为入藏线;下行即滇越道,从普洱经勋先、黎明、江城至越南莱州、海防,为国际贸易通道。而在今天看来,茶马古道仍然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通道,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其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具有不可替代性,拥有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其开发将有利于优化西南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合作的进展,也将为云南长期带来新的旅游产业契机,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1.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优势

云南向来是旅游胜地。而在云南茶马古道沿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富,具备一定设施基础,旅游开发具有诸多优势。

1.1自然旅游资源

组合得当云南茶马古道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富与多样性特征显著,且旅游资源结构组合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配合与支拣给旅游开发带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茶马古道”云南段,南临闻名于世的“香格里拉”和藏区第一神山—梅里雪山,此处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有着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拥有迪庆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等世界级景区以及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明永冰川,并有虎跳峡、高黎贡山、哈巴雪山、华泉奇观白水台等一批著名景区。同时,由于茶马古道沿线地势差异大,气候复杂多变,该区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东亚植物区系的核心地带,其垂直带谱囊括了北半球几乎所有的生物种群,是世界上罕见的物种资源库,蕴含着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

1.2人文旅游资源

在历史上,茶马古道除了商品交换和茶马互市,还是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的走廊,云南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个民族安居乐业,茶马古道更是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渠道。其沿线生活着汉、纳西、回、怒、普米、彝等十几个不同民族,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宗教以及经济特色、生活习俗在这条古道上相互交汇、影响。诸多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民族饮茶文化,历史上茶马古道是因茶叶和马匹的需求而形成,但它不仅是茶马交易的大通道,而且也是饮茶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大通道。茶马古道上聚居的少数民族在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族饮茶文化,例如基诺族的凉拌茶、富有人生哲理的白族三道茶、藏民赖以生存的酥油茶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给今天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3知名度高

茶马古道首先在云

南被发现并命名,南大学教授术霏弘到滇西北做方言调查时,1987年,云偶然得知有一条通往西藏的古道。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他们对这条路进行了考察,尘封了多年的古道终于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视。后近20年,木雾弘教授一直致力于茶马古道的研究,以云南为中心的茶马古道研究热逐步辐射到了全国。因此,较之西藏和四川省,云南茶马古道具有较高知名度,并抢占了率先开发茶马古道的先机。

1.4品牌价值高

云南茶马古道沿线是我国高品位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上纬度最低的明永冰川、华泉奇观白水台、长江第一湾等均为世界级旅游品牌;区域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元性保持较完整的区域,有世界影响较大的几种宗教文化传播。因此,云南茶马古道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它的旅游品牌价值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

1.5有旅游开发的经验和基础

云南历来就是旅游大省,拥有大量完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打造旅游景点的经验,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也有一大批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储备,产业体系完备,为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条件,因此相对于西藏昌都段茶马古道来说,云南段茶马古道具备良好开发基础,开发成本低。

2.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劣势

2.1局部生态环境脆弱

云南段茶马古道区域内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植被、雪山冰川及江河湖泊是云南的绿色屏漳,是河流的源头,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得到妥善保护。而旅游开发不可避免要开挖土方,砍伐树木;发展茶马古道特色旅游中也可能会有环境破坏和掠夺性开发的现象,这对云南茶马古道局部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个考验。如果处理不当,在建设和以后的旅游经营中很可能会造成环境的逐渐退化,影响旅游区的景观质量,从而导致茶马古道旅游吸引力下降。

2.2同类旅游资源的竞争

虽然专家呼吁,滇、川、藏应联合开发茶马古道,但由于该区域分属3个不同的省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口标及潜在的区域经济功能被人为地分开,滇、川、藏区域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依然是各自为政,相互竞争。茶马古道的西藏、四川段和云南段区域有着相似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很丰富,并且位于康区中心的西藏昌都由于长期交通闭塞,是一块旅游开发的处女地,神山圣湖、康巴风情都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原汁原味的状态,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这样同质资源对云南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构成了强大竞争,造成客源分流的威肋。

2.3高原环境的负而影响

云南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由于云南茶马古道大部分处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对游客的体力和适应能力是个考验,部分外省游客出现高原反应、皮肤灼伤等情况,影响了旅游活动的有效进行和体验效果。

2.4民族文化冲突

云南茶马古道沿线多位于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而且部分地区教育水平有限,居民的文化素质偏低,部分居民不懂汉语,给以后与游客沟通、相关管理和培训及旅游参与效果带来阻碍,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各个民族之间的不同风俗、文化、语言和习惯也可能对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造成一定的阻碍。

3.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3.1推陈出新,打造热点旅游产品和项目

云南旅游产业体系完备发达,亦造成了旅游产品老化和单一的问题,茶马古道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单纯的照搬其他景点的开发模式,而应当切合实际,基于茶马古道自身资源特点打造新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如民族茶文化、茶马古道历史博物馆、文化长廊、主题公园、茶马古道探险(体验)等等,结合茶马古道的历史内涵转化茶马古道的旅游优势。其中茶文化系列产品是开发的重点,茶马古道离开了茶文化给人感觉名不副实,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产地,茶马古道上丰富的民族茶文化有着广泛的旅游开发空间,可将现存典型的民族喝茶器具、历史上马帮的打尖与歇息之处加以保护,供游客参观和体验。可根据历史资料修建少数民族茶庄如藏式、白族茶庄,经营集民族茶艺茶具欣赏、体验和学习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在沿线的民族家庭旅馆、宾馆购物场所推行系列茶文化产品,赋予旅游商品文化和历史内涵。利用“茶马古道”的茶文化品牌,不断提高云南茶叶知名度,促进茶叶消费和茶叶贸易。

3.2重点旅游发展点的选择

茶马古道沿线旅游发展水平各异的各级旅游中心地是旅游开发的据点,它们综合实力的差异及由此而形成的等级层次为区域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轮廊从云南目前的发展基础看,茶马古道沿线已经形成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一批旅游中,它们具有比较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云南茶马古道旅游的开发重点就是要依托这些旅游中心城市,增强这些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服务功能,使之成为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主要增长点同时还要大力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城市设施区位和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新的旅游城市和旅游业中。

3.3点轴面开发模式

云南段茶马古道主段线路为景洪、思茅、普洱、剑川、香格里拉、奔子栏村、溜筒江村、西藏芒康,这些旅游区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理所当然地成为云南茶马古道开发的主轴,而途经的景洪、思茅、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旅游中心城镇,成为点轴开发的辐射基地。口前,要依托这条主轴和这些中心点,重点开发中心点辐射区域内资源特色鲜明、开发条件优越并对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产生较大影响的次旅游点,并积极开拓二级和三级发展轴线,拓展东西两翼,发展南北两端,以此带动云南茶马古道旅游网络的全而开发,把茶马古道着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精品旅游线。同时加强和四川、西藏两省的横向联合,共同规划联手开发跨省旅游线,形成茶马古道线路旅游开发的大区域旅游点轴而体系。

3.4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加强环境保护

云南茶马古道诸多景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旅游开发中应注意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一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即保护自然景观、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二是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环境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生存的基础,游客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茶马古道旅游必须有计划地控制和发展,并将旅游资源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

参考文献

[1]赵明.茶马古道与“一带一路”建设[J].理论视野,2015(12):27-29.

[2]唐建兵.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01):37-44.

[3]徐海韵,徐峰.茶马古道雅安段遗产廊道文化景观构建[J].中华文化论坛,2012,6(06):100-105.

[4]李刚,李薇.论历史上三条茶马古道的联系及历史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04):113-117.

[5]杨宁宁.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01):8-14.

[6]庄春辉.阿坝州“茶马古道”形成的缘由及其保护利用路径[J].西藏艺术研究,2010(04):71-83.

[7]刘建峰,张洁,王桂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81-86.

[8]张洁,杨桂红,阮冬梅.云南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J].资源与产业,2007(03):51-53.

[9]叶永新.关于“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5(04):40-43.

[10]罗仕伟.试论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4(01):29-32.

[11]王川.“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27-32+2.